“所以……”舒爾卡說“你認為你們可以同時擊敗英國、法國、蘇聯還有美國?”
此時美國雖然還沒有直接參與英、德之間的戰爭,但已經在北非了大量的美式裝備并且已經達成了協議,接著就于11月也就是幾個月后登陸北非。
鮑爾少校眼里透出一些異樣,然后回答“說這些做什么?我已經是你們的俘虜了,這些與我無關!”
“不,這些與你有關,少校!”舒爾卡問“你認為你們能同時戰勝這么多個國家嗎?或者也可以說,你認同你們元首的做法嗎?同時與英、法、蘇、美交戰,并且他還告訴你們德國將贏得這場戰爭!你相信他是對的嗎?”
鮑爾少校不由沉默了。
其實只要是個正常人都明白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在德軍快速攻到莫斯科城下時還有人相信的話,那么莫斯科戰役的失敗已經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役,已使大多德軍官兵意識到這是一場無法獲勝的戰爭。
舒爾卡相信鮑爾少校也是這么想的,因為他是一名在前線的戰士,他知道蘇聯軍隊有著怎樣的能量,而不是后方那些狂熱的黨衛軍一味的以為前線的失敗是因為軍隊或是將軍在犯錯。
但鮑爾還在掙扎。
“法國已經在我們控制之下了!”鮑爾少校說“美國未必會參戰!”
“你是這么認為的?”舒爾卡笑了起來。
這甚至無法說服他自己,法國就像是一枚隨時都有可能爆炸的定時炸彈,而美國的參戰也只是時間問題。
“好吧!”鮑爾有些氣惱的反問“這些他媽的都跟我有什么關系?”
“如果這是一場不可能勝利的戰爭!”舒爾卡繼續說道“那么鮑爾少校,我希望你想清楚,你們現在正在做的,是在拯救德國,還是在把德國拖向無底的深淵!”
舒爾卡這么一說鮑爾少校就愣住了。
德軍素質高也有其兩面性。
素質高可以使他們在戰場能發揮更強的主觀能動性,有時甚至是神來之筆。
但同樣也有其副作用,這些素質高受過更好的教育的官兵會思考戰爭的結果,會思考未來,他們會看得更遠。
而舒爾卡就是想讓他們看得更遠。
如果鮑爾少校能看得更遠的話,那么舒爾卡也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