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作出某種選擇時總會有理由的,而如果這種選擇比較尷尬的時候,他可能還會給自己內心真正想法之外找一個說的過去的外在緣由。
平心而論,袁術嫁女兒這件事情其實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他都山窮水盡了,嫁個女兒又怎么樣?而且這種事情在人心淪喪的亂世是很常見的。
歷史上,隔壁孫吳大帝孫仲謀,前期為了穩固統治,娶了自己親表哥的女兒,是為徐夫人;中期為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當然也可能是為了報恩也說不定,娶了袁術的小女兒,是為袁夫人;后期為了獲得政治盟友,轉手將自己親妹妹嫁給了跟自己父親同時代的豪杰劉備,是為孫夫人。
亂世當中,求生都難,瘟疫一來死半郡人,災荒一到易子而食,戰亂一來玉石俱焚,如此環境下還想保持一些名義上的倫理道德,未免有些求全責備。
只能說,那些保持了倫理道德的更值得尊重而已。
而換到呂布那里自然也是有一大把理由的……一來大亂在即,漂泊輾轉的他確實急切需要掌握一股力量,縣官不如現管,而江夏就在眼前;二來孤身在外,他也確實缺乏安全感,需要一個可靠盟友;三來汝南袁氏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在南方的關系網還是很有用的,而這個公認的名門對于呂布一個九原邊郡武夫而言更是一種不可置疑的人生階梯;四來嘛,所謂負信背義會招來禍患更是無稽,因為他這都是跟賈詡學的,君不見賈詡賣他呂布卻能青云直上,而他呂布老老實實半生卻只能落寞閑置,既如此,何妨仿而效之?
這么多理由,都是他跟自己小舅子魏續還有一堆舊部做解釋的時候說出來的,不得不講,還真挺有道理,最起碼能說服他自己。
而與袁術破罐子破摔、呂布不停的找理由說服自己舊部不同,另外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的舉動就顯得理直氣壯多了。
父死子繼,家天下也,自古以來……有何不可?!
難道不該是曹操、劉備這種義兄尸骨未寒就來欺負孤兒寡婦的人更讓人覺得可恥嗎?
“哎呀,不想有一日,我曹操也成了趁火打劫的卑劣之輩了。”潁川許縣,曹操引兵一萬至此,剛剛入駐官寺就收到了一封言辭懇切的私信,卻是向身側同車抵達此處的荀彧,以及隨行的曹仁、許褚等將搖頭感慨。
此信來自于他準女婿孫策,這位新襲爵的烏程侯在信中向自己岳父兼亞父詳細描述了他父親死后三郡人心的震蕩,講述了自己一個十八歲無法獲得官職的少年繼承人是如何雜在父親靈前辛苦支撐家業,講述了三郡上下各層人士的無恥背叛,講述了他的寡母是如何在葬禮上傷心欲絕,講述他還在襁褓中的幼妹對外界全然不知……最后信中提出,希望亞父曹操與叔父劉備來一起為他穩定住局勢,屆時他原意將潁川交與亞父來處置,而汝南交給叔父劉備代為管制。
“孫公子這信……字字泣血啊,著實讓人聞之感慨。”半晌之后,許縣官寺堂中,荀彧讀完此信,一時搖頭不止。“只能說孫公子好文采了。”
“文采個屁!”曹操坐在許縣大堂上,面色一肅,直接冷面開嘲。“若非這小子在我家中養了許久,我幾乎也要信了他的鬼……文若不知,阿策這個貨色,分明是個小瘋狗一樣的東西,跟他爹年輕時像極了,輕剽無畏,輕生輕死!你若說他一十八歲能殺人,乃是小瞧于他;若說他一十八歲能臨陣斬將,重振其父武氣,我也一點都不會疑慮的;唯獨裝模作樣在我這里賣慘裝哀……我直言吧,若真是他寫的此信,那我只能說這絕不是孫文臺的種!此信十之八九是朱治、黃蓋、吳景那些人的代筆,他最多沒反對罷了。”
荀彧不喜不怒,將書信從容放到曹操身前案上,然后稍微正色“雖說子肖父是實情,但依屬下來看,其人畢竟年幼,見識上還是遠遜其父的……孫破虜見微知著,死前通透大氣,哪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