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娘子就能忙的過來,而且雖然剛才張老爺給了你五十兩銀子,可如果雇仆人的話,那這些錢根本就不抗花啊。”范母連忙勸道。
唐寧笑著解釋道“娘親您剛才也聽到了,這張老爺送給了我一套三進三間的房子,只靠您和娘子可是打掃不完的,而且現在您兒子都是舉人了,怎么可能還讓您干這種粗活呢?至于銀錢根本就不用擔心,這幾天還會有人來送錢的,尤其是田產,起碼也會送來幾百畝地,沒準連奴仆都有人送呢?!?
“為什么會有人送來這么多田產啊?”范母不解的問道。
“因為把田產歸到我的名下可以不用交稅啊!”唐寧淡淡的解釋道。
按照明朝時期的制度(其實清初也是如此),舉人可以免除門下幾十人的稅賦和徭役,如果你是一個富農,給朝廷要交1分稅,冬天還要去修河堤,現在掛到舉人老爺名下為奴,商量商量,給舉人老爺每年交5厘,稅少了,還不用去上工,這特權是實打實的經濟收益啊。
而秀才只能免2人的稅役,秀才到舉人,在經濟上是量變引起的質變,只需要這個特權,就可以徹底脫離勞動生產,成為統治階級。
事實證明,唐寧說的一點都沒錯,自此以后,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仆,圖蔭庇的。沒過幾天,范進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
不過這個時候唐寧卻想起了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這件事如果不妥善解決,那自己“考上進士”這一主線任務最少就得拖上三年之久。
s明清時期的舉人在當地那就是土霸王一般的存在,這點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孔乙己》里的丁舉人和《阿q正傳》里的白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