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說神子是假的?我呸!三年前,我家隔壁二嬸娘家的侄子中了邪,那是多少和尚道士都制不住,就差殺人了,神子一到,只是在他頭頂摸了一摸,人就好了!”
“哎喲喲,這話可不能亂說!想當年,保州大旱三年。多少官老爺都束手無策,最后還是神子親自祈雨,才將下甘霖,不知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等等,等等。
諸如此類只有廟宇道觀供奉的泥胎塑像的本主才能做到的事,隨便在保州城中找出一個人來,都能說上個三天三夜。在保州人的心目當中,江家所出的這位神子,早已是天一般的存在,只要有他的地方,就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不僅如此,這位神子更是相貌堂堂,玉樹臨風,自帶三分仙氣。就說他那張臉吧,面如冠玉,水月觀音,眉目如畫,形容風流。若是哪位姑娘被他多看上一眼,定會尖叫著昏過去。只是,這位神子年過十八,上門提親的媒婆幾乎將江家的門檻踏破,江老爺卻總是眉頭緊皺著推辭道,“不急不急,小兒年幼,婚姻之事可以再等一等。”
別看這位江老爺嘴上說的好聽,但緊皺的眉頭卻已經出賣了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并非江韶不愿早些抱孫子,而是這位被人口口稱贊的神子別有另一番脾性,即便他這個做父親的,也不能左右,只能聽之任之。
“咳咳,詠歌啊,是我,爹,開門!”
好不容易打發走了那些媒婆,江韶再一次打起精神,面上勉強擠出幾絲笑意來,敲響了書房的門。
此刻正是傍晚時分,幾縷晚霞透過碧綠色有湘妃竹紋的薄紗懶懶的映照進去,將一抹淡淡的陰影投射在寬大的黃花梨書案上,一眼看去,倒看出幾分非同尋常的情致來。
自從降生起就被稱做“神子”的江詠歌手里捧著一本好不容易從師父那里求來的古籍,聽到父親的聲音,緩緩轉過身來,看向門口。
“門是開著的,爹爹請進吧!”
他的聲音低沉中帶著七八分的清冷,仿佛門外站著的只是一個和自己毫不相干的陌生人,而并非與他血脈相連,并細心撫育他十八年的父親。
對于兒子的“冷淡”,江韶早就習以為常。他推開門,背著手走了進去。江詠歌恭敬起身,深施一禮,仍舊用冷漠的聲音道,“不知爹爹此來,對兒子有何吩咐?”
江韶尷尬的咳嗽一聲,在心里盤算著該如何把話題引到他的婚事上去。只是從前試了許多辦法,不是被兒子“委婉”拒絕,就是被他一句話把退路堵的嚴嚴實實滴水不漏,這次務必一擊即中,不能再被他渾水摸魚過去。
“父親若是想要舊事重提,要談我的婚事,還是免開尊口的好。兒子愿承歡雙親膝下,以盡孝道,不愿早早成親,自顧不暇。”江詠歌一雙眼睛清澈如深山中萬年流淌的溪水,卻獨有一股魔力,仿佛一眼就能看穿他人的心思,讓人無可遁行,就連他的親生父親也不例外。
還未開口,已經輸了頭陣。不知怎么的,江韶非但沒有感受到往常那種挫敗感,反而長長呼出一口氣,語氣略顯輕松的說,“你說的不錯,百善孝為先,況且你還年幼,婚事可以再放放。”
這話原本是搪塞那些媒婆的,說的多了,就連江韶自己也信了。話鋒一轉,江韶變得正經起來,“方才你師父遣人送信,讓你空閑了去一趟玄元觀,仿佛是有什么事與你商量。”
聽了這話,江詠歌才放下手中古籍。江韶所說的這位“師父”,就是江詠歌出生那日,救了他母子二人性命的道人。這道人名喚太煦,為玄元觀觀主,自幼修行,道法精妙。
那日正是他觀天象,發覺異常,帶著眾師兄弟趕到江家,才保江詠歌平安降生。江韶感激不盡,愿以半個江家的家財酬謝,不料太煦并不將那些黃白之物放在眼中,只提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