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次出城之后他就塞給車夫一點小錢讓他在城門附近等自己,趁這個空檔他就駕車采用螞蟻搬家的辦法將那些沉重的銀子埋在郊外備用。沒人知道他的這些準備工作,但是只要他出現在茶館里就必然會成為眾人的焦點,最近就連他說的相聲都開始朝著諷刺儒家的傾向發展,比如最近的這一段……
“我說你的腦袋有八斤半!你信不信?”姜田站著擺出一副囂張的嘴臉,沒想到劇情會這樣發展的聽眾們頓時哄笑了起來。
在這段相聲里,本來包袱就是抖在這個地方,但是劇情鋪墊之中,抬杠鋪的掌柜的曾經問得孔圣人啞口無言“既然你自己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那么你又是怎么周游列國居無定所呢?”
在此之前是沒人敢直接質疑圣人的理論,就是亞圣的也不行,如果覺得有問題,也只能偷偷想想不敢聲張,就好像王陽明格竹一樣,自己對著竹子發呆就好了,千萬別和其他讀書人探討,更不能高聲宣揚,唯獨姜田最近是變本加厲的開始向圣人的名教發起攻擊,更要命的是這小子還走的是基層動搖的路線,通過相聲這種社會底層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普通百姓中傳播。其實吧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他的父母早就死了,所以這個傳統相聲是有極大漏洞的,姜田雖然是穿越者,但是這一世的記憶中對孔子的履歷可是清楚的很,于是等段子表演完了,大伙笑的也差不多了,姜田這才端坐在書桌之后,認真的板起面孔。
他朝臺下拱拱手“諸位!笑話歸笑話,大家莫要當真,有人問我說的這叫什么書,其實在下不是說書,而是在說相聲,這相聲嘛就是相貌之相、聲音之聲,不過是博您一笑罷了,但是對于孔子還是應當保持恭敬的。”
誰都知道他最近正在倒孔,怎么突然間又開始說保持恭敬了?底下聽樂子的觀眾們有點搞不明白他究竟想干什么,就連從不干涉演出的趙老板都有點詫異,只聽他繼續說道“孔子其人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末期的魯國,他的學問受周公與管子影響,又拜老子為師,最終學有所成創立了儒家,可見儒學本是博采眾家之長,怎會妄自尊大,更不可能斥其他學問為細枝末節奇技淫巧……”
先是簡單的介紹了一下孔子,免得很多白丁們搞不清楚孔子的生平“說他圣賢,那是因為他尊師重教、廣泛的傳播知識,說他名不副實則是因為此人看不透世態炎涼,以為只要天下人都心向圣賢便可國泰民安教化萬方,其實大伙都知道,前朝那些嘴上說著仁義道德的道學先生們,韃子前腳進門他們后腳就剃發稱臣,這些人哪個讀的不是圣賢書?所做之事和所講之言卻相去十萬八千里,否則這大好河山又怎會讓韃子蹂躪……但是這是孔子的錯嗎?不對!前明的覆滅天災人禍皆有,只是人禍更甚罷了。若是將所有的過錯都推給兩千年前的古人,說這話的人其寡廉鮮恥可見一斑。自漢武帝以降,歷朝歷代除了蒙元不算,都是獨尊儒術的,但這也是表面上說說罷了,其實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儒法兼用兩者相得益彰,那為什么每個朝代的滅亡都沒有明朝那么的讀書人禍國殃民呢?貪官污吏橫行也就算了,畢竟哪個末世都是這樣,可是袞袞諸公殷殷學子,為了權柄爭來斗去口水橫飛,卻然不顧災民嗷嗷待哺,外寇屠戮百姓,九州生靈涂炭,他們卻在一些“名教”、“大義”上浪費時間,險些害的咱們亡國滅種!敢問孔圣先師就是這么教他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嗎?”
姜田一反常態的從說相聲變成了演講,這些經歷過戰亂的人們大多心有戚戚,正如姜田所說,即便儒學有錯但也不至于荼毒百姓,錯的是那些打著名教的旗號裝成君子爭名奪利的真小人們,這可以算是指向性的問題,配合著他掛在門前的那塊牌子,明眼人都看的出來斗爭的方向一下子就從倒儒變成了批斗儒生,儒學存廢之爭被引到了另一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