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腹誹著這個前輩,還什么鼓勵發言,我要不要喊兩句口號啊?其實這個問題他和劉寶鎧曾經探討過,雖然色狼對經濟是一竅不通,說起這些也是當成政府花邊新聞來聊的,但是卻透露出很多有用的細節,比如去年國庫入不敷出,是皇帝從內庫中拿錢貼補,但是皇帝究竟有多少私房錢呢?這個誰也不知道,只是當今國朝,所有稅收歸公,皇帝的內庫沒有了鹽稅補貼,那么皇帝究竟是靠什么賺錢的呢?于是就有了民間猜測,當年李自成和滿清搜刮來的銀子沒來得及帶走,就被當朝的冀王領兵攻破了北京城,至于這筆傳說中高達幾千萬兩的巨款就這么不翼而飛了。
見所有人都一副看好戲的模樣盯著自己,姜田知道今天這關,是過也得過、不過也得過!于是他也學著別人發言時站起身子“陛下,諸位大人。這國庫收不上銀子嘛……也算是前朝的舊弊,各種辦法是層出不窮,但歸類起來無非是開源節流。這節流很好理解,能不花的錢先不花,能少花的就不要多花,我想諸位大人一定有一本明賬。”
幾個大佬都露出了似有似無的笑容,無論這小子是沽名釣譽還是謹小慎微,看來至少不用擔心在政事上影響到自己。
姜田掃視了他們一眼,然后話鋒一轉“不過節流終歸不是治本良策,朝廷還是要多考慮一下怎么開源,這前朝的張太岳……想必諸位并不陌生吧?”
這話一出,諸人的眼神凌厲了起來,張太岳是誰?大名鼎鼎的張居正!若說大明思想界王陽明數第一,那么政治改革界,則是張居正閃耀五百年!沒有這位神人明朝早滅亡了,更沒有后來雍正的各項改革。可是文官們很少有人崇拜他,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這個真正的改革家將刀子架在了文官集團的脖子上,本想為了大明江山而拿這群蛀蟲開刀,沒想到歷史就是那么的無奈,這刀終歸沒能砍到底。
皇帝雖然也是穿越者,但是畢竟在明朝混的比姜田時間長,自然之道張太岳是誰,也明白文官們為什么會如臨大敵般的神情肅穆,他見姜田似乎有停頓的跡象便沉聲喝道“繼續說!”
其實姜田已經不想說了,說到這里已經很明確的給了這些大佬們一個信號,我雖然是官場小白,但是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白癡,你們最怕什么大伙都清楚,別惹我否則一拍兩散伙!
“臣……遵命!”皇帝發話了,你不說也不行,好在姜田曾經研究過這個問題“張居正曾推行一條鞭法,將國稅負統一按銀兩折價,在當時來說算是利國利民的之良策,但是可惜老先生終歸目光短淺了一點,也為后來明廷財政崩潰埋下了伏筆。”
他這么一說本以為要在土地與考成問題上發飆的皇帝都為之一滯,難道他不是想推行土地改革?且聽他怎么說下去。至于那些文官們則暗中長出了一口氣,看來還沒有撕破臉皮。也不怪這些人如此膽小,傻子都知道皇帝一直都想拿地主開刀,民間土地兼并究竟有多嚴重,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因為那些前明的高官們很少不是超級大地主。只是為了維持國家基本穩定,皇帝一直沒找到借口下手,這也是體文官集團一致的共識,那就是絕不和自己的老板談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大伙既然松了一口氣,就繼續聽姜田神侃吧,不管有用沒用反正一會夸獎兩句,算是投桃報李雙方暫時和解。
“……萬歷年間一條鞭法規定千文銅子換銀一兩,民眾完稅皆以銀兩計,可自隆慶開關以來,西洋商船從南美洲載運白銀來到我國置換瓷器、絲綢、茶葉以及南洋的香料,再轉運回歐洲,致使我國每年有大量的白銀入超,據……恩師所估計,世界白銀產量的三分之一都被吸入這個無底洞,國內銀價驟跌至崇禎末年已是五百文換一兩的價格了!若還是按銀兩交稅,國家賦稅因匯率變動已然縮減一半!另外,握有大量現銀的商人卻幾乎不用負擔賦稅,雖然前明官吏各種攤派與勒索并未讓小民得利,但錢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