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無意對他們進行世界形勢的分析,也沒工夫跟他們系統的講解科學技術發展的脈絡,反正圣旨在這擺著,你們理解要執行,不理解也要執行,對于姜田來說與其和他們廢話,還不如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這次,我們要先將鉛活字的配方搞清楚,因為純鉛過于柔軟,不適合長期使用,所以必然要摻入一些其他金屬使其堅固。就像赤銅也只有變成黃銅之后才能做活字是一個道理。但是我國缺銅,用銅字實在是于國情不合,所以這鉛字研發勢在必行……”
接下來姜田就開始介紹自己的研究意見,總的來說就是要在和鉛類似的一些金屬上打轉,比如錫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姜田就是沒有說出那個正確答案,只因為他知道發現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習的過程,中華的科技樹有他在就不用擔心走向歧途,所以適當的鍛煉一下隊伍比瘋狂的升級要重要的多,打牢基礎才能厚積薄發,即使到時候他姜田不在了,也能按步就班的發展下去,只要找對了方向和方法,不用擔心浪費的時間。再說樣子看上去像鉛的金屬很多,足夠讓這些家伙練手的。
布置了研究任務之后,姜田把宋懿單獨留了下來“德馨啊,上次我定的那些教具可有眉目了?”
宋懿一聽直皺眉頭“先生,學生非是不盡心盡力,只是您要的那些著實讓那些工匠費盡了心機。到現在也沒出多少成品。”
姜田心想,不過是一些在后世很尋常的東西,結果放到這個時空就如此困難,時代的代溝還真不是一兩次技術飛躍就能解決的“那不知最后要耗費多少時日?”
“這個……學生也沒有把握,只能慢慢來了。”
本來要出門,結果還沒走的張環正好聽見了他們的對話,不過沒有聲張而是暗中記下了這件事。姜田只好讓宋懿先將一些不太難制造的東西送到自己家,總不能說出去要招生,結果遲遲不見開學,那不是和某些野雞大學一樣了嗎?只是他們誰都沒想到,從今天開始一個斷斷續續進行了近百年的國家級試驗正式展開,并成為皇家科學院下屬的冶金科學研究所的主要工作。耗費的資源就一直都說不清楚具體數額,可是所產生的影響卻遍及球,有西方的評論家曾說我們無法超越中華,不僅是沒有一個眼光深遠的科學巨匠,和懂得科學的皇帝。還因為整個歐羅巴沒有一個國家能將如此多的錢財和科學家,投入到如此漫長的試驗當中,就是集合歐洲的力量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