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敢!”張韜橫眉立目的一瞪眼“他們以為靠著經年累月的掌管地方,就能欺上瞞下損公肥私。不妨告訴你,當年朕在軍中就培養了大批的文職,就是等著這一天呢,讓我逮到都砍了祭旗!”
面對凜然的殺氣,姜田咽了咽口水,真不知要有多少人頭落地“殺了他們豈不是太便宜了?舉家遷往陜西或是甘肅不是更好,或者就是抓去植樹造林,爭取用一兩百年的時間改造出千里沃野。”
“這事就不用你考慮了,總之我同意你在科學院使用新的度量衡,其他的事情朕自有主張。”
姜田完沒有想到,只是自己的一個疏忽,會在今后的幾年里被人無數遍的問候家族中的女性,廣袤大地上許多早已習慣了原先計量標準的人們,每次遇到新舊體制導致的換算時都要想起他來。不過好處是在以后有一次科學院的檔案室遭竊,一部分設計圖紙不幸遺失,最終卻因為圖紙上邊標注的公制單位符號難以解釋,所以竊取資料的國家沒能將其迅速的轉化成生產力,這也算是替姜田圓上了當年保密的謊言。
至于為什么如此小心翼翼的推廣新制度,這就更好理解了,公制單位雖然是法國人制定的,但是因為其當年在世界上的領袖地位,除了英聯邦國家之外幾乎都普及成為國際通用標準,咱們也是在民國時期開始了普及工作,只是因為當時的中國生產力較低同時軍閥混戰,各類度量衡并行使用了很長時間,直到抗戰后才逐漸有了代替舊制度的機會,但就是如此甚至在建國后,依然沒能擺脫兩種制度并行存在的狀況,尤其是家中有老人的可以問問,當年去買布很多用的還是舊制的尺,市尺的普及都用了很長時間,隨著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逐漸展開,受過基本文化培訓的人越來越多,這個狀況才算是有所改善。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育都是一個國家發展與改革的重中之重。
拿到了陛下的許可,姜田只好在第二天又趕回了作坊,這次他的主要任務就是趕制一批標準量具,其中以直尺和卡尺為最優先項目,上次他制造鏡片打磨設備的時候其實也造過卡尺,只是那時的尺子無論精度還是刻度都不標準,只能算是聊勝于無,這次他決定不惜工本(反正也是國庫報銷)的使用優質合金鋼,并經過嚴格的打磨,制成這個時代精度最高的量具,為此他不惜從皇宮中借出了萬歷年間的一把牙尺,這把尺子基本上只有三十二厘米,姜田用碳條在上邊畫了三十二等分,然后在三尺的長度上加上四厘米,就成為了一米的長度,并且按照這個長度讓工匠開始打造世界上第一把米尺,他的出現標志了世界通用度量衡的誕生,標志了中國千百年來尺度不一的局面將會得到改觀,同時也標志了今后所有的科研人員必須重新習慣新的長度……
打造新量器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姜田在閑暇之余為了讓機械組的工匠們練手,于是設計了一個并不用太精密的新型印刷機。這臺機器結構簡單到只要是后世刷過油漆的人就都明白,在一個圓柱形滾筒上,套上一圈銅銻合金的字模外皮。然后刷上油墨只要在紙張上一滾,就能印刷出質量尚可的字跡。對應不同的大小的紙張只要選用不同大小的滾筒就行,至于字模就更簡單了,在原先的印刷機上將活字換成鐵制。然后用他們去印一張鉛皮,這樣就能得到一面凹陷一面突起的整塊鉛字板,剩下的就是將鉛皮套在滾筒上印刷,如果字模沒用了就可以很容易的融掉重鑄,等著下次接著印刷。
宋懿已經對姜田的奇思妙想有些習慣了,也不在執著于為什么自己就沒能想到這么簡單的事情,試驗證明新的印刷滾筒裝在特制的機器上,能夠實現一邊補墨一邊印刷,效率成倍的提高,安裝這么一套機器出了前期投入有點大之外,剩下的就是一本萬利的收回成本了。
“我已經將這套設備的專利上報,所以這次的研發費用我出。”姜田樂呵呵的跟宋懿解釋,但就是沒說他怎么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