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了編號,并且有著詳細的文字說明,這還不算甚至連他設計的那些量具該怎么使用都有著圖文解釋,搞得宋懿唉聲嘆氣的直撓頭,這姜大人也真是的,自己好歹跟著你完成了那么多的發明創造,哪能笨得如同劉寶鎧那般不開竅?好在這設備說起來是皇上訂購由科學院打造,但實際上還是姜田獨自發明,不過這些并不用太著急,那片工廠占用的土地都還沒有準備好,工廠更是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開工呢。
就在姜田睡大覺的時候,乍暖還寒的北京城被另一件事攪得雞犬不寧,因為皇帝在一天之內通過內閣連下兩道旨意。首先就是宣布新的度量衡,并且向各地州府頒發新的量器,今年夏糧完稅要以新標準執行。這件事本來沒什么大不了,甚至不少人還覺得圣命下的太晚了,畢竟歷朝歷代都是這個規矩,新朝廷坐穩之后必然要有新的章程。可是今年不同往日,以前各朝各代雖然標準不一,但是變換并不是太大,就好比元朝的一尺和明朝的一尺相比差不了多少,有時候民間總要適應個十幾年或是幾十年之后才能熟悉。至于前明更是頒發了標準的斛,收糧的時候往斛里一倒該多少就多少。今年的規矩反倒是變了,在尺之上不是丈了,而是變成了米!還有一堆聽都沒聽過的新名詞,并且不頒發斛或是斗,只給個砝碼和計算公式,收糧要自己算清楚,哪怕是交銀子你也想好了,一斤變成十兩不說,這兩還大的離譜……
如果說新度量衡只是造成了民間的困擾,那么另一條命令則是讓國的讀書人為之振奮,皇榜上說的明白,為了不絕士人上進之路,明年春天特開恩科,凡舉人功名者皆可參加!還沒等那些舉人老爺們歡呼雀躍,皇榜上的另一條解釋馬上就給他們潑了一盆冷水。只見上面寫著,為仿古訓,除八股文之外,另加策論與算學兩篇,三文合一才是最終的成績!
“這……這不是本末倒置嗎!”一個本來還很開心的看著皇榜的年輕人,一瞬間就眉頭緊鎖,若不是因為看榜的兵丁眼神不善,估計他就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來了。
他雖然比較聰明,可擋不住有缺心眼的在那里叫屈“豈止是本末倒置,照此看來,若是道德文章一文不通,卻于那策論與算數精通,一樣能金榜題名,這可真是別有用心!”
話說的很直白,可周圍人并不附和,反而是站的離他遠點,若是真的因言獲罪自己也好免受牽連,氣得那個傻小子直叫嚷人心不古。當然這都是小插曲,因為人們馬上就發現了皇帝的良苦用心。隨著榜文一起下發州府的還有一套基礎算數教材,據說這是太子根據御教院的課本改良的,并且親自主持印刷了幾千套,就是要普及到縣學這一級,然后圣命上明確寫著,每月都要指派軍中文職按此書免費授課四天,天下人皆可聆聽,這也算是給那些只懂得八股的老家伙們一個臨時抱佛腳的機會,免得你們到時候說皇上不教而誅。等他們看見這個課本之后,更加肯定了皇帝這使出的是連環計,因為這本屬于掃盲性質的教材里。開篇就用新老度量衡的換算做題,直到讓人搞明白四則運算。
“唉……不學也得學啊!”這是不少人的直接感嘆,甭管你是否要進京趕考,最好都要盡快學會,要不然就是上街買個東西都能讓人騙了。
還沒等這兩條圣旨造成的轟動效應平息下去,張韜這個軍人皇帝又出重拳,以前那些有功名的人是不當差、不納稅的,如果混上了舉人、進士之類的身份,不僅他自己不納稅,還有不少人拿著地契等著投效,寧可做他家的下人也不愿意交納稅款。所以明末土地兼并嚴重,豪紳大戶們卻一分錢都不交納,空有近兩億人口卻只收上來幾百萬兩的稅款。
所以張韜明確規定,現有的土地不算,從圣旨發布之日后算起,新投效的土地一概作廢,明年科考中第者也不再享受免稅待遇!也就是說你要是個前明的舉人或進士,哪怕已經占了良田千頃也沒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