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你的子孫就是當上了六部尚書也不再享受免稅,只要你一死,家里的田地該交多少錢糧一分都不能少!而且稅款還不是按照人頭收取,改為了按田畝計稅!說白了就是雍正的攤丁入畝加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只是沒有一竿子打死所有人,讓那些老東西留下個緩沖的時間。而且明文規定,不管你有沒有功名在身,只要超過六十歲就都不用當差了。
這才是挖讀書人的祖墳啊,北方還好說,被農民軍加韃子連番洗劫,本就沒剩下多少大地主。就是剩下了也可以安一個“從賊”的帽子嚇唬一下。江南可真是被震的天翻地覆,且不說長江以南是傳統的文人匯聚之地,就因為當年南明劃江自守,加上當今陛下強勢整合諸路軍閥,所以當地的生產關系并沒有被破壞多少。那些個靠土地吸血的士紳們沒能傷筋動骨。結果當今陛下一登基,先是和東林廝殺一番,一幫根深蒂固的大族被舉家遷移,人心惶惶之下又傳出朝廷要廢棄科舉,這就有點釜底抽薪了,好在他們這回比較冷靜,沒有搞出太大的動靜給朝廷留下把柄,眼看著熬到了新的一年,皇上看到官員青黃不接也動了開科取士的念頭,卻被告知就算你考上狀元,只要家中有田就要交稅,這皇帝究竟還是不打算放過整個江南士林啊!于是……鬧事吧……
明朝的時候受到地區教育水平的限制,所以發明了分區錄取的辦法,當時叫南北雙榜。這個辦法一直沿用到新中國的高考上,便有了地區錄取分數線的差異。畢竟中國太大了,窮富差距也十分懸殊,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平等。這種平等放在考試大省卻是一種災難,一幫子考試機器們大眼瞪小眼的為了幾分的差距拼了老命,可別的地方比自己少十幾分還能上一樣的大學,于是聰明的中國人發明了考試移民。問題是在明末這個時代,不是你想移民就能移民的,戶籍寫的是哪就要在哪考。那些沒遭兵災的地方人口一點沒少,錄取比例和北方相差懸殊,諸多因素匯聚之后,江南的學子們覺得自己被朝廷給耍了,紛紛聚集在各地的衙門前示威抗議,有的還寫下血書要聯名上京請愿,搞得各地父母官們一腦袋兩個大。
朝廷這邊也很奇怪,你們愛怎么鬧就怎么鬧,只要不違法隨你們便。誰要是將和平示威搞成了暴力抗法,可就別怪執法機關不客氣了。然后就在這種劍拔弩張的氣氛中,朝廷的另一道圣旨又下達了,這回命令比較簡單,那就是誰要覺著在老家考試吃虧,秋收前可以在當地衙門里辦理移民手續。考試的時候自動將你算成北方人,不過移民之后半年之內必須搬家,并且十年不得挪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