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百余年來積累的研究資料也屬于絕密級別。后來是歐洲的測繪山寨技術開始大發展,很難再保持這種領先優勢之后,尤其是蒸汽機逐漸成了船舶動力的主流,這才逐漸解禁相關的部分設施。不過那個時候已經更名為皇家中央流體動力研究中心,不僅是水面船舶的試驗,還包括了大量空氣動力學與水聲傳導等相關的研究,其規模超出了姜田最早規劃的五倍。三百年后更是成為了世界在相關領域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經驗最豐富,設備最完善,產生成果最多的綜合性研究基地。
時間拉回到姜田這里,好在天津沿海屬于沖積平原,屬于河道泥沙堆積出來的陸地,想當年哪吒鬧海的時候,海岸線得縮回去幾十里,經過幾千年的積累,才有了后來的濱海地區,本身就河道縱橫土質松軟,所以在這里挖河并沒有多大的困難。只是這個時代的施工水平所限,兩個月內是甭想挖好了,姜田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找了一段比較平直的小水溝,然后讓船工載著眾人,將一個個驗證模型扔在河里,去觀察各種設計在平靜水面上的表現,或者是用根繩子拖著來觀察運動狀態。這么原始的實驗條件也被載入了史冊,成為了后世這個專業的學生們必讀的歷史。只是他們不知道,在想當年,如此有創意的辦法可是讓那些研究員們興奮莫名,只是船廠中的木匠們就慘了,被這幫人天天纏著做模型,這還不說,他們對模型的精細度也有著極高的要求,尤其是船底與船舷,必須精確到毫米級別。
看著他們這種熱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工作勁頭,姜田很欣慰的點點頭,這才是科學大躍進的革命場面嘛!就讓這些連基本知識都還沒掌握的家伙多多的展開點想象力,說不準就有哪個人靈光一現雕刻出劃時代的經典船型,雖然概率有點低,但是時間是充裕的。他相信歐洲人在面掌握流體動力學之前,沒人能比他們更了解船只的各種線型在水中的性能。照這個發展趨勢,還用擔心中國海軍無法征服世界嗎?
玩心不死的劉寶鎧這兩天也一頭扎進了造船的熱情當中,他沒想到這種如同哄孩子的作法也能總結出科學道理,和一幫歲數不一的研究員擠在幾條小船里,目不轉睛的盯著河面上的一條條小船,記錄下它們在各種速度與浪花高度下的各種狀態,于是一種將會震撼世界的新型船只就慢慢的在這些記錄數據中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