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
如果說中國的文人士子們對改革擔憂,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當然現實也的確是這樣,除了一些讀書讀傻了的書呆子之外,不會有人真的相信圣人學說就是不可撼動的。那么外國人對中國的改革怎么看待呢?西洋的商人們肯定是要舉雙手歡迎的,以前那令人發(fā)指的貿易配額不見了,橫亙在海上的各種海盜兼走私販也不見了,雖然來中國貿易要交稅,但是他們卻能最直觀的看到貨品正在極大的豐富起來,這個龐大的國家一旦打開國門,所能供應的商品甚至超過了歐洲部產出的總和!若不是有新大陸貴金屬用來交易,他們都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商品來正常貿易。有些不懷好意的商人和傳教士們測算過,僅僅是鋼鐵產量中國就力壓整個歐洲,若是當年西班牙真的傻瘋了執(zhí)行那個入侵中國的計劃……好在這個國家太龐大了,而且北方的韃靼人總是不太老實,以至于統(tǒng)治者沒有過多的心思用來殖民擴張,否則歐洲必然會在這條中國龍的身下顫抖。
除了這些齷齪的殖民者之外,還有一部分人看著中國改革心里不太踏實,這些人都有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名義上都是明朝的屬國,其中尤以朝鮮和琉球最具代表性。白人們不知道漢人原先的擴張有多么狂野,他們可是一清二楚且想起來就不住的顫栗。琉球勝在中間隔著一片東海,而且一直以來都忠心不二的當小弟,所以還不太擔心自己的命運,再說現在頭上還有個日本海盜當太上皇,說不定宗主國強大了還能指望把這幫蠻夷趕走。朝鮮現在卻陷入了一種尷尬的境地之中,李氏朝鮮本來死心塌地的給明朝當孝子賢孫,可惜滿清勢大不得不低頭改換了門庭,對此無論是明朝還是后世,都能理解他們的苦衷。可現在滿清雖然滅亡了,明朝也沒能中興,中原換了主人,并且不太想繼續(xù)執(zhí)行前明的對外政策,萬一這個恨韃子恨得一直髡發(fā)鞭策自己的新皇帝不滿自己變節(jié),找個理由兵發(fā)朝鮮也未可知,歷史上唐朝不就這么干過嗎?他們可沒信心能擋住中原的再次入侵,因為上次偷襲北京的輝煌勝利,讓整個朝鮮都明白了,只要沒有強大的海軍,自己對于中國來說就是不設防的,更可悲的是李舜臣之后,再無李舜臣……
因為作者的手機號碼更換,原先腦袋抽風綁定的g家賬號無法解鎖,并且以資料不夠面為由拒絕解鎖。所以“夢里掙扎”這個名稱已經無法登陸,若是以后看見書評區(qū)中出現了一個“新夢里掙扎”那就是本人無疑了……還好我沒有在賬號里存過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