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研究了一番,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從他報告中東印度公司高層很無奈的看出自己無法和這個龐大的帝國相抗衡。不說別的,僅僅是擁有火器的數量與質量,就已經不是歐洲各國所能企及的,京營和禁軍總共十幾萬人,就算這些部隊是主力中的主力,火器普及率達到了驚人的百分之七十,這還是因為輜重兵與炮兵拉低了百分比,一線的陸軍則是純火器化部隊!在歐洲就是腰包富裕人口不多的荷蘭人也不敢這么玩,而且那名特使還敏銳的發現,這些參加閱兵的部隊所使用的火器大多都有一定程度的磨損,這說明他們背著的火槍不是用來充樣子的假貨,且平時訓練的次數較多,面對這么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常備軍,僅憑歐洲人在東亞的實力還不夠給人塞牙縫的,好在這個國家的海軍沒有發展起來,只要自己不去陸地上招惹他也就沒什么大礙了。
日本人也是這個心思,平三作為一介商人自然看不懂復雜的東西,但是能看懂這些軍人的精氣神和日本大名手下的足輕們完不一樣,不僅一個個身高體壯龍精虎猛,就是那長長的火槍也比自己以前見過的鳥槍或是種子島鐵炮要強上一大截,更別說那些高頭大馬在氣勢上就能壓得這些小矮子喘不過氣來。不過他到并不為日本擔心,漫長的歲月里海洋都保護日本沒有被中原的王朝吞并,今后中國也不會對貧瘠的日本感興趣,再說他現在一門心思的要留在中國定居,若不是入籍比較困難,他現在就該為自己的“祖國”如此強大而歡呼了。
至于本來就心事重重的朝鮮特使金永泰在閱兵后,就馬上遣人送信回國,其中詳細的描寫了對中原軍隊的所見所聞,他并不是什么軍事專家,看火器的眼光甚至不如平三,但是他清楚這支軍隊的作戰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最近還聽說那種威力不凡的火槍馬上就要淘汰,中原似乎擁有了更加強大的火器,而且不出意外的這種新式武器也是出自姜田之手,雖然無法打聽出這種新型火槍的威力究竟怎樣,可是從不少中原官員興奮的商討北伐的樣子來看,估計其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至于該如何保住濟州島,他在信中也詳細的分析了利弊,和得罪中原相比,有些時候該放手的也只能放手了……他的信在朝鮮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那些在島上有秘密產業的大臣們自然是極力反對,可是大家伙都明白自己不可能攔得住中原大軍,更何況聽說了購島的款項還直接撥給朝鮮王室之后,那些在濟州島沒有利益的大臣以及堅決支持王室的勢力就占據了上風,所有反對賣島的人都被扣上了不忠不臣的大帽子,所以也就沒有人敢再出言反對了。接下來朝鮮國王授權金永泰直接負責談判,談判的內容也從如何保護領土,變成了如何多賺一點錢。
至于這次談判就不需要姜田參與了,要是連這點事都辦不好,那些外交部的官員們也夠撤職查辦了。但是對方怎么說也是一國特使,哪怕人家是你的小弟,也要有基本的禮儀。所以胡敬一作為外交部長就“勉為其難”的接下來這個名留青史的活,并最終簽署了《中朝濟州島租借協議》。協議中規定,中國每年以十萬圓的租金租借濟州島九十九年,島上的民政、國防均由中國負責,原朝鮮國民可重新選擇國籍,島上原土地所有人可憑地契享受高價贖買政策,租期到期后,中國自動擁有該島及其附屬海域主權。同時該條約還附帶補充條款,首先就是由中原王朝幫助建設一支忠于朝鮮王的新軍,軍隊裝備由中國免費,并且開放朝鮮人去中原留學,最主要的就是姜田那個私塾必須對朝鮮貴族學生免試入學。
這份租約被國際史學家視為姜田導演的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區別于同日本的你情我愿,誰都知道是那場閱兵嚇退了朝鮮君臣的小算盤,但是從法律上說又無懈可擊,看似占了大便宜的朝鮮王朝沒過幾年就發現自己太愚蠢了,每年十萬銀元看似不少,其實放在濟州島這種面積的海島身上看,則顯得不值一提,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