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不可能發(fā)展出太多的科學家。就算真的出現(xiàn)了高水平的專家學者,中國也有足夠的能力吸引他們留在這里為我所用。因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科研體系都不會比咱們更完整,資源也不會比咱們更多。
與姜田的興奮不同,這個世界上沒幾個人能體會到中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所以也就不知道對于世界來說這次的禁書令將會產(chǎn)生怎樣的后果,在這個時代還真有一些人對這個禁令產(chǎn)生了危機感,這些人就是來華的傳教士們,自打湯若望意外殉職以后,耶穌會就一直沒找到一個能替代他的角色,現(xiàn)有的傳教士大多主修音樂、繪畫,這些東西對于中國人的吸引力不大,耶穌會一直想找個懂科學的修士來重新和中國朝廷的高層建立聯(lián)系,可這種人才就是在歐洲也不多見。歷史上直到南懷仁來到中國才算是滿足了需要,但是對于清朝的八旗貴胄來說,科學這種東西卻不是太受歡迎了。對于耶穌會來說他們也不喜歡科學,卻是現(xiàn)在歐洲科技進步的領(lǐng)導(dǎo)者,教廷應(yīng)該不在乎中國是否和他們交流科技成果,但是卻害怕熱衷科學的中國人中斷他們的傳教活動,這會使得稍稍有點起色的工作直接回到原點。要說中國和其他異教徒地區(qū)有什么不一樣的話,那就是中國無法靠武力來征服,也就是傳教士和他們的騎士們無法靠刀劍與火槍逼迫中國人信仰基督教,更別提新教那幫異端還在一旁虎視眈眈,所以他們對禁令的危機感也十分明顯,當他們第一時間從某些“朋友”那里得到了消息之后,馬上就將其認定為中國將會關(guān)閉傳教的大門。
也難怪他們一個個風聲鶴唳,原先明朝的時候就是用科學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使得中國一些高級知識分子開始接納他們。也讓江南一帶有了一定的傳教基礎(chǔ),現(xiàn)在中國自己出現(xiàn)了一個比他們還懂科學的皇帝和科學宗師級的大臣,他們傳教的合理性便開始大幅度的降低,更別提教旨中還含有大量與中原主流文化相沖突的內(nèi)容,若是不能重新獲得中國高級貴族的歡心,那么他們將會很悲劇的帶著“上帝”離開這片富饒的讓人發(fā)指的土地。所以即便是大年夜,即便是可能會暴露自己的“朋友”,他們還是選擇在第一時間跑到姜府來拜年!
“大年三十來拜年?”姜田聽了門子的稟報之后有點轉(zhuǎn)不過彎來,心想自己和這幫神職人員沒有交往啊?當初的確是想通過他們來了解歐洲的科技發(fā)展,可是當知道湯若望在攻克北京時意外死亡之后,就沒打算再和這幫上帝的狗腿子有來往,現(xiàn)在他們跑來拜什么年?
姜田本想拒絕他們,可是又一想到正在海上顛簸不知道什么時候到達的南懷仁,就覺得還是不要拒人于千里之外比較好。他對基督教或者說對所有信仰上帝的人有成見,這是因為他在穿越前居住的那個城市里,教會不知道用了什么辦法,發(fā)展了一堆老頭、老太婆信教,你自己信也就罷了,這幫人還不厭其煩的在公眾場合傳播“福音”!看在他們歲數(shù)比較大的份上,姜田曾耐著性子聽過幾回,結(jié)果卻發(fā)現(xiàn)這幫人說的和邪教那套也沒什么不一樣,無非就是信上帝者得永生,不信者永墮地獄。你要是表現(xiàn)的不屑一顧他們真的能詛咒你不得好死,最搞笑的一次一個不開眼的老太太糾纏著一名回民傳播福音……好在這個回教同胞還是有法制觀念的,沒有將她當成邪惡的異教徒來制裁。
書房中清茶冒著裊裊的熱氣,外邊不時的傳來鞭炮聲,兩個穿著修士袍的歐洲大胡子很局促的坐在下首位,他們平時可沒接觸過這種級別的中國官員,而且聽說這位年輕的貴族有個旅歐的老師,對于歐洲的了解恐怕并不比自己少多少,要想從他嘴里得到有用的消息的確有點困難,可眼下也沒有好辦法,為了上帝、為了自己的信仰,主要是為了繼續(xù)留在中國享受文明世界,他們必須要完成自己的使命。其實從這一點也看出這倆人并不了解中國,否則任何一個在中國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不會再這個日子跑來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