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所以我并不擔心它的結構,將來造出更大的船就能彌補這些缺點,關鍵是你信中告訴我,此船的桅桿至今沒有到貨,而且增加強度的鐵肋骨也比預想的更容易氧化。”
姜田說的才是這艘船真正的問題,任何一種新技術問世之后總會有人去印證一下它的價值。后世的戰艦長寬比極少低于1:7,而現在中國的船只極少超過1:3,坐起來當然是穩當了不少,可在面對西方戰艦的時候就經常因為自身笨拙、炮位稀少而難有太大的戰果,若不是縱火船的存在,臺灣的鄭家的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阻擋荷蘭人。
“拼接桅桿的問題咱們解決不了,那么將來就會受制于木材而無法造船,而肋骨上的角鐵氧化問題現在可以通過表面鍍鋅來解決。”說著姜田朝心月招了招手,一直躲在一旁的她這才從隨身攜帶的竹筒之中取出一張圖紙“你們來看,至于舷側炮戰的防護問題,我在來的路上進行了一番斟酌,為什么船就一定要將通龍骨裝在船底呢?船底完可以用更加細小的網狀結構來支撐,而將水線附近的多條龍筋進行加粗加大,這樣即便遭到對方炮擊,除非是重炮的穿甲彈,否則兩側更厚實的壁板既能加強船舷的抗彈能力,同時還可以降低重心。”
一幫人圍著圖紙看了半天都覺得這個辦法可行,在減重的同時還能加強結構,關鍵是原本最耗費好木料的龍骨被改成了籠狀,使得造船的成本進一步下降,但是這樣改能否保證底部堅固卻誰都沒有這個把握。
張環也擠在人群中看著那張圖紙,他是不知道姜田什么時候畫的圖紙,但是他卻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竅門“先生這是將集中在一點的力量分散于船啊!可您不是說過,通龍骨乃是我國的重要發明,此技歐洲尚不能掌握,現在卻又要創新?”
短短的一句話,本來還有些看不上這個小孩子的研究員們都刮目相看,而且他的疑問就是在一艘本來就很標新立異的船上使用更加新穎的內部設計,是否能保證試驗的安性?眾所周知因為在明代以前中國的航海發展一直沒有停頓,所以到了明代早期中國已經掌握了許多領先世界的造船技術,比如船舵、縱帆、隔水分艙以及通龍骨。這些技術使得中國很早就能用木頭造出寶船那種巨艦,缺點就是對航速的追求一直不高,加上海禁造成的技術流失,才使人感覺在明末的時候,歐洲造船水平已經趕超了中國。其實真論起先進程度還真不如咱的福船,姜田正是想改變傳統船型過于緩慢的缺點,又擔心木材限制造船業的發展,才提前抄襲了籠狀龍骨結構。像拼接桅桿一樣,能規避木頭的限制,但是對于工藝的要求卻更高了。
“總之,這艘船不用改動了,等舾裝完畢就馬上進行海試,拼接桅桿到不了就先改用庫存的桅桿,海試的數據主要用于下一艘試驗艦的建造。”姜田看大家都將注意力集中到了圖紙上,趕緊拍板定下了基調“至于這種新式的設計,你們抽調一些不影響試驗進度的研究員進行預研。”
等鄭鴻銘安排完工作之后,一直沒說話的色狼看周圍沒有外人之后,咂咂嘴小聲說道“這么貴的一艘船萬一不好使就這么浪費了?”
不止是色狼,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想法,說白了就是這船舶試驗是不是被姜田搞得有點浪費了。
姜田看看周圍這些人,然后遺憾的搖搖頭“還虧你們都是我教出來的,也不想想在沒有可信的數學公式進行測算之前,我們如何能得到確切的科研數據?只能靠窮舉法來達成,所以你們知道為什么陛下給這么多的撥款了吧。”
張環聽了先是一愣“這么說……陛下也懂造船?”
“不懂!”姜田很肯定的說“但是他知道研制武器的花費驚人,并且還不一定花了錢就能獲得想要的結果,可不花錢就更是什么都得不到。”
大家一聽,突然覺得皇帝和他這師弟簡直就不是中國人,這倆人的思維和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