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一樣,而且對某些完看不見結果的東西卻如此關心,其實祖宗留下的來的老船也不是不能一戰(zhàn),為什么就如此著急的要更新?lián)Q代,甚至還花樣百出的搞各種別人沒見過的東西。就算他們將歐洲人看成是中國未來的大敵,可就按照他們自己的計算,最快也要一百年才能具有威脅中國的能力。
抱著這個疑問大家誰都沒開口詢問,因為就算問了姜田也會高深莫測的一笑,說上一句天機不可泄露就算敷衍過去了。但是既然皇帝陛下都支持,那么本來處于半停工的護衛(wèi)艦就開始加速趕工,就像姜田說的,這艘船本身就是試驗的用途更多一些,將來也不一定會交付軍方使用,所以不必糾結于它的使用年限,首要的任務就是試驗飛剪船型能否勝任中小型戰(zhàn)船的工作。其次就是要總結出新船的建造工藝,好用在軍用船廠的后續(xù)工作上。
正是因為姜田坐鎮(zhèn),本來無頭蒼蠅般的研制工作開始正常運轉,除了每天監(jiān)督造船進度之外,還要在夜晚的時間給那些研究員開小灶講解更多的物理知識,不過這個工作有個興致更高的人來替姜田完成了,每當那些眼高于頂?shù)难芯繂T,看著比講臺的桌子高不了太多的張環(huán)一板一眼的講解物理三大定律,講解各種阻力對船只的影響,這幫人就有種神經(jīng)錯亂的感覺,不過他們也明白姜田如此看重這小子的原因了,論起物理學的扎實程度,自己這幫人還真的不夠資格。
就算不用親自講課,姜田也沒在晚上閑著,而是和心月吳遠他們晝夜奮戰(zhàn)的修改新船設計圖,并且每天都跑到船塢同那些工匠進行深度交流,好知道在實際生產中那種設計才符合現(xiàn)實的技術條件。為了充分的利用研究院的資源,原先那艘船還在進行最后的舾裝,而新設計的船只已經(jīng)在另一個船臺上開建,這次工匠們第一次見識到通龍骨被削減到原先三分之一,龍筋與肋骨卻過分強壯的革命性設計,姜田對這一結構起了個形象的名字——鳥籠構型!
有必要發(fā)一個公告,非是我懶得管理書評區(qū),而是因為本人的瀏覽賬號丟失后,經(jīng)過我爭取還是拒絕了我找回賬號的請求,所以本人現(xiàn)在已經(jīng)對書評區(qū)無能為力,但我還是會看大家的留言的,無論好壞我都只能看著……另外,有朋友希望我重寫都市類作品,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但是首先我曾在上一本書中承諾過不太監(jiān),那么這個承諾至今有效,所以這本書也不會輕易結束。再說以我的習慣,若是寫近代的東西很容易被人警告,上本書也是因為擦邊球太多而無法出實體,正是因為吸取了這個教訓,還請大家體諒一下,至少讓我想個不惹禍但又能吐槽的劇情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