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北京的軍事基地以及物資集散中心,這里東北是山海關、西北是北京城、東邊是海港、南邊是運河,一旦天津不保,那么整個華北就危險了,所以就算是想改革,也要穩步推進,保持地方穩定。
天氣漸暖,原先為了應急靠泥漿凍結成的公路,已經是泥濘不堪。再說氣溫上升,姜田也不用再擔心混凝土出沙眼了,面建設“京津塘高速公路”就成了當務之急。
征調民夫要錢,開春了農民都去春耕了,缺少人手也是現實,而且朝廷撥付的工程款不足以完成新城的建設,這些事情有一樣辦不好,都會產生連鎖反應。
姜田心里很清楚,只要路通了,商品流動了,稅收上來了,城建也就有錢了,改革自然是成功了,但修路的錢和勞動力從哪來?
找張韜伸手是不行的,人家也不給。而且原本就圍繞著運河有大量自發的街市,明朝時更是在這里設立了大量的衙門,他現在居住辦公的就是原先的天津巡撫衙門。
所以說明朝早就知道天津的重要性,就連衛剛這個指揮使上邊,原先還有天津道的設置。只是新朝建立之后,早就想抄襲老家做法的張韜才撤了那些官職。
查了一下天津戶部分司,又派人清查了一下府庫,這幫蛀蟲將賬面上的虧空推給了前朝,表示自打他們接手這里之后,就已經是空空如也,比乞丐的兜里都干凈。
真的是這樣嗎?姜田沒有追究,因為他現在沒有這個空閑來整頓官場。其實天津還有個日進斗金的寶礦,那就是在長蘆的鹽場,原先歸鹽運都司管轄,現在已經被張韜徹底收編了,變成了中央直屬單位。但是這并不妨礙姜田圍繞著它做做文章。
“這件事你們可能辦好?”姜田沒有穿著官服,反而是一身短打的站在海河的堤岸之上。
他身邊站著一個長相儒雅穿著長衫的人,聽他這么一問,連忙抱拳作揖“大人請放心,我們晉商絕對不辜負大人的栽培!”
姜田點點頭“這就好,前明昏聵,不知商事乃富國強民之路,現今的朝廷有意鼓勵工商,你等可要忠心國事啊!也好讓我在奏折之中為爾等請功。”
沒錢怎么辦?姜田把晉商找來,以鹽引為誘餌,以新城的商業地塊為抵押,令晉商對整個工程進行投資。
老西兒們當然不傻,誰都知道鹽場是皇帝的,他這個地方官無權過問,但是他們更清楚一條康莊大道對于商業來說意味著什么,況且單單是能為晉商擺脫漢奸的名聲,這個買賣就值得一做。
看著手中的規劃藍圖,姜田總算是走出了第一步,這一步并不好走,新城與新政也非朝夕可就。姜田很清楚,改革能否成功的前提是軍事上能否保持勝利,而軍事實力的保障又是以經濟實力為依托,要想經濟支撐起新軍這個吞金巨獸,又需要改變自明朝建國以來的小農經濟。這個死循環要靠什么來打破呢?
答案只有一個字——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