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而公務員培訓班招生的消息傳出來之后,哪怕他并沒有秀才的功名,依然打起了精神想擠進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中去。
但是招生簡章上說的明白,只有秀才以上的身份才能報名,而且考試合格之后,才可以進入衙門當一個小吏,至于秀才以下的學歷,則暫不考慮。
這讓很多和林逸心思相同的童生們抓耳撓腮,欲入此門而不得其法,于是成群的聚在招生處周圍的茶館等地,打探著最新的消息。
在這里不得不說說儒生的虛偽一面,歷史上明朝那些有名的青年才俊、飽學鴻儒們,在國仇家恨之下還能投敵賣國的有多少就不說了,甚至有那么幾個名聲顯赫的愛惜羽毛自己擺出一副不合作的態度,卻督促著自家子弟出仕為官,生怕自己的不合作行為影響了現實的利益,康熙就是知道他們的真實嘴臉,才有事沒事就開個恩科,勾引得他們欲仙欲死、欲罷不能。
重新再看這段歷史,真正忠于國家和人民的儒生,反倒是少數。正所謂仗義每多屠狗輩,此話誠不欺人。
老童生林逸真的是為了私利而活絡了仕途的心思?不能說沒有這方面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的經歷,林逸發現書中記載的開國盛世就在眼前。文人心中的那點小心思就是金榜題名,可這又是為了什么?往大了說是要安邦定國,一展胸中抱負。往小了說則是光耀門楣名利雙收。想當初他的父親也是窮其一生追求著這件事。
可是想歸想,學歷不夠是個硬傷,此時的林逸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只會死讀書的呆子,拿定了主意之后,他又去找自己的老同學。江為清見他來找自己,便知道是為何而來,但該裝傻的時候還是要裝傻的。
“兄臺家中都安置妥當了?怎么今日得閑來找小弟閑聊?”
林逸自打被發還了地契,并補發了一年的租金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屋,面對早已坍塌的殘垣斷壁,想起自己的親人不由得潸然淚下。一頓痛哭之后,收拾起自己老屋的一塊磚頭權當紀念,回到城中買了一間小院子,也算是安頓了下來,當初搬家之后還曾招待江為清到家中飲酒答謝。
所以今日江為清問他安置情況,也不算是突兀。但林逸現在哪還有心情閑扯,只得深作一揖“賢弟莫要取笑了,愚兄可是誠心前來求教!”
見他言辭懇切,江為清也嚴肅了起來“兄長如此急切,那小弟有一事不得不問。”
“賢弟但講無妨。”
江為清整理了一下袍袖,面無表情的說“請兄臺直言不諱的告訴在下,為何要放棄科考而轉投濁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