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普及的價值,反倒是搭配傳統毛筆和蘸水筆的玻璃墨水瓶,才是當前使用環境中的萬金油。
這就是姜田只展示了蘸水筆的原因,超出時代太多不利于普及的東西,只能是少數人的奢侈品,少量生產賺點傻子的錢就行了,比如他給張韜造了一支筆桿錯金描龍的鋼筆,因為加工水平的原因,字跡粗細在一毫米左右,放在后世只能算是特殊用途的藝術筆頭,可就這都讓皇帝陛下高興的不行。
安排好工廠現有的生產計劃之后,訂購的教具和教材也有了著落,姜田終于能將培養人才的計劃付諸實施了,于是原先的官學門前告示牌上,張貼出了最新的布告。
許多原本就關心考試消息的人,第一時間就將官學開設兩個考前輔導班的消息散播了出去,這兩個班一個是為童生們準備的鄉試考前突擊班,另一個則是為秀才們準備的國考考前強化班。
布告上關于這兩個培訓班的名字雖然沒有這么搞笑,但基本的意思大家還是明白的,并且原本在農歷八月的秋闈之后再過一個月就進行國考,時間比較緊迫,這就意味著剛剛考中的秀才們有可能無法參加國考。
不過學生中對此倒是不以為意,他們很多人并不在乎所謂的公務員考試,因為他們覺得如果寒窗苦讀這么多年,最后卻跑到衙門里當個小吏,那還不如死了的好。
姜田對這個想法是很清楚的,培訓班也許會來很多人,但考試時很有可能會冷場,他對此倒不是很擔心,這些人無非是還惦記著上京參加會試,想著一朝金榜題名能直接做官。
于是衙門口有貼出了一張告示,這回不是別的內容,而是公示出了明年開始執行的公務員待遇及升遷標準。
這張告示一出,可就讓許多寒門學子心中長了草,不為別的,就沖著每年遞增的工齡工資和各種福利補貼,就已經夠讓人眼紅的了,更別提搞事的最后還補充了一句,新官職可異地升遷。也就是說,在這里通過新體系爬上來的官員,是國家承認的正式編制,將來可以到別的地方當官!
這其實和現有的科舉體系中,舉人通過補缺當個佐貳官熬資歷往上升是一樣的,只是誰也沒想到在改革還沒有定論的時候,姜田就敢把這話說出來。
一時間各種走訪串聯在私底下好不熱鬧,無論是秀才還是舉人,都在談論這件事的可能性,如果當真如此,那就說明朝廷里對姜田改革的支持不可謂不大,如果是假的,吏部不認這樣升上來的官員,那一輩子就只能待在本地做個小吏了。
其實北京城里也為這事炒成了一鍋粥,很多人彈劾姜田假傳圣旨,把還沒影的事編造出來給自己造勢,有人罵那就自然有人維護,發現了自家孩子進入體制內的可能性,改革派與貴族達成一致力挺姜田。
直到張韜在大朝會上定了調子,既然過去考試優異的進士要進翰林院實習,那在基層工作優秀的公務員當然也可以升職,甚至可以進入內閣!
這話一出,無異于在朝堂上放了一個炸雷,六部九卿、內閣閣老這些位置,雖然現在都改名字了,但可一直都是清流的地盤,誰能想象一個衙役最后當上兵部尚書?或是以前的行文書吏搖身一變成了吏部天官?
照現在的發展,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出現,從皇帝并沒有對姜田擅自許諾而大發雷霆來看,張皇帝顯然早就想這么干了,只是時機不對,才沒有推廣而已。所以張韜的這個表態很重要,這直接導致了姜田改革由試驗升級成了皇帝的意愿。
其實這項制度真正引起爭議的還不是給了小吏一個升職的通道,天下那么多讀書人,以后普及了小學教育,想做官就還要再考一次試是必然的結果,真正讓現在的官員們擔心的,是科考以后完變成了學歷考試,你哪怕考個狀元回來,要當官還是要從基層做起,這樣一來江南那些考試大省的清流豪門,可就沒有任何優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