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價值都賺回了幾倍的投資。
第三個困難就是資金周轉的瓶頸。要說一個地區繁榮了,人口增多了,除了對糧食、住房、布匹、醫藥等剛需會增加之外,許多精神文明上的需求也會增加,就比如現在自發形成的一些賣藝、算卦的,甚至是半掩門、暗門子這些干皮肉生意的,大多聚集在城北運河以及城東天后宮一代,后世出名的南市三不管,此時還是一個叫南城洼的大水坑。精神世界豐富了,那么這錢財的流動也就加快了,連帶著舊幣與新幣的兌換也就越發的急迫起來。
以上這三大問題,都算是商人們幸福的煩惱,沒有繁榮的經濟就不可能催生出這么多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實打實的影響到了他們擴大經營。同時也影響到了姜田的發展計劃。
聽到姜田能一針見血的指出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原先還以為要被叫來攤派“放血”的商人們,逐漸開始忘記了他們的初衷,這些人本來都想好了,天下哪有不吃腥的貓?姜大人只要不太過分,他們還是很樂于孝敬一些微薄之力的。可聽這話頭的意思,又不像是找自己要錢的。
“諸位也都看見了。”姜田結果教鞭指著沙盤“原先向東及向北的城區還要擴大,你們現在都明白了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了吧?”
底下輕笑了幾聲,算是默認了這個街頭標語,然后就見姜田繼續用教鞭一劃拉“城南和城西的土地也不能閑著,既然這里遠離公路,我看作為住宅以及教育用地是很合適的,當然也要預留出足夠的市政設施用地。”
此時一個留著山羊胡的老頭捋了捋自己的胡須,看看周圍有些咋舌的同行們,站起來抱拳拱手向著姜田“老朽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請說!”
“謝過大人。”老頭清了清嗓子,用手虛指著沙盤說到“使君的魄力的確是驚為天人,可您剛才也說,此時的天津衛缺人、缺房子,我等就算略有薄資,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依老朽愚見,還是先開這沿路之地較好!”
他的話說出了在座商人的心聲,既然大家都看出了公路兩邊的地皮值錢,為什么不先開發那里,而要舍近求遠的去城南和城西?再說蓋房子住人還能理解,這教育用地又是怎么回事?建個學館能用多少地?
姜田聽他說完也不著急,轉頭看見張環也是頂著沙盤若有所思,于是笑著問到“殿下可是在想臣的用意為何?”
張環一聽自己被點名了,頓時有一種上課時回答問題的感覺,所以也就沒有在意這個場合他身為太子要少說話“先生的想法……學生還是能明白一二的,只是如今既然缺乏勞力,為何還要如此大費周章?”
聽他說能理解自己的用意,姜田頓時來了興趣“哦?你不妨說說我是怎么想的。”
吳遠聽了這段對話直想拍桌子,這是你們師徒倆言傳身教的時候嗎?張環也是毫無自覺的回到“先生這是在未雨綢繆,本地建城蓋因位置險要,興盛則全賴運河,如今更是有公路貫穿,可說是四通八達之地。莫說是精心規劃,就算本地官員無為而治,百十年后也會是商賈云集、人煙鼎盛。”
在座的這些商人們一個個在內心中暗自點頭,他們若不是也看出了這其中的關竅,就憑姜田的三寸不爛之舌,也未必能打動他們前來投資,姜田的作用更像是加快了這一進程的催化劑。
不過張環的話并沒有結束“正因如此,先生人為加快了積累階段,才導致各類配套產業與發展速度脫節,除了外遷人口之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勞動力的整體水平,使其達到為今后發展優質服務的需求,所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必須從現在就開始為今后的發展培養人才,就算是依在座諸位的意見先開發沿路土地,也會因為缺乏專業人才而導致同質化競爭且效率低下。而優秀的人才自然要有優秀的居住環境,否則僅靠高薪未必能留住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