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田不得不為自己這個學生鼓掌,他算是學到了自己的精髓。只是這些商人們卻聽得懵懵懂懂,很多話明明聽得很清楚,可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也不管這些人聽懂沒聽懂,姜田繼續向張環發問“你既然有如此見識,那你若是我該當如何?”
張環想了想“規劃可以出,但不急于一時,這幾日跟著先生奔走,學生發現本地就連沒什么本事的普通勞力都一人難求,更何況有手藝或是識字的賬房先生之類,那簡直是有市無價,恐怕現在各商號都是靠著從外地支應人過來使用吧?”
這回商人們都聽懂了,也都感慨著點頭。這就回到了第一個問題,人不夠用,懂技術識字的高級人才就更不夠用,沒有這類人才,就算有專利有場地,也開不起工廠,建不起作坊,撐不起門面。
“所以,學生認為,當下最要緊的是解決人口問題,除了朝廷準許外人遷入,本地的婦女兒童也應動員起來!但兒童卻必須由所雇傭的商號負責教育,若是將來學有所成,也必須準予其另謀生路。”
姜田此刻露出了會心的微笑“殿下能想得如此深遠,我很欣慰啊。”
他們倆自吹自擂不要緊,可是底下的商戶們內心卻咯噔一下子,他們不是沒想過招收童工,可是本地土著只有兩類人,一類是原先的軍戶,這在國家沒有法令頒布之前,誰也不知道能不能脫籍。另一種就是周邊的農民,可是現在土地矛盾并不突出,家中有幾畝薄田的誰愿意把孩子送進城當學徒。
再說這年頭的童工幾乎都是終身制的,除了少數小手藝人的學徒能出師之外,大商號的童工都是在東家這里干到死的,無非是混得好能當上某個門面的掌柜。照太子這么說,自己不僅要負擔學徒上學的學費,等學有所成了還要拱手送人?
早就知道這幫人在想什么的姜田也不點破,只是順著張環的話繼續說下去“百年大計的確是教育為本,不僅是朝廷需要人才,就是這些商號現在也急需各類人才,原先那種言傳身教的辦法根本不能勝任今后的工作,所以他們是要培養自己的專才,不過咱可以將這個過程反過來,先設立一所專科學校,爭取用一到兩個月就培養出一個在某項領域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考試合格的發給畢業證書。再由有需要的商號前來招募,凡是出資興教的都可以優先招人,也可以讓商號將自家子弟送來代為培養。將來若是還需要進學,也可以憑著畢業證回來,畢竟咱們的目的是興工商而推教化。”
姜田這個辦法讓張環眼前一亮,短期培訓的專科生,目前足夠工商業的起步。若是真的需要提升技能或學歷,也可以有個進修的通道。假如這里邊真的出了幾個能進京趕考的舉人,或是在專業領域技術精湛的人,就憑這些商人真的能留住人嗎?就算想留也不知道要開出什么價碼才行。
不僅張環聽明白了,這些商人雖然對一些新的詞匯還是不明所以,但是這個模式卻完全搞懂了。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中華朝什么最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