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騎兵不斷往腹地深入,絲毫不理會蒙軍騎兵的引誘和騷擾,這自然引起了袞布的注意,也明白了明軍騎兵的意圖,頓時大急。
他們不可能棄部民而不顧,畢竟那也是他們的家人,沒有了部民的支持,他們自身也無法長久。
袞布清楚,喀爾喀雖大,但是明軍只要找下去,要不了多久,肯定能夠找到部民的棲息地。
面對來勢洶洶的明軍,連他們這些精銳的蒙軍都不敢輕易正面相抗,何況是手無寸鐵的部民。
無奈之下,袞布只得加強襲擾,甚至不惜發(fā)起進攻,但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因為明軍騎兵都是由八旗軍、關寧軍、大順軍和大西軍的精銳組成的,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但配備了戰(zhàn)刀、弓箭、長矛等武器,還配備一支火槍。
往往在雙方接戰(zhàn)之前,明軍騎兵前隊會列成一個橫排進行一輪齊射,然后發(fā)起進攻。
一輪齊射就能夠給蒙軍造成不小的傷亡和心理壓力,沖擊的陣形也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而明軍騎兵前隊則趁此機會迅速的發(fā)起猛攻,在陣形的完整性和在接戰(zhàn)的兵力上都占優(yōu)的明軍騎兵,會迅速的將蒙軍沖在最前的部隊沖垮,攜勢繼續(xù)沖擊。
受到前隊影響的后隊蒙軍往往在氣勢上就弱了一籌,反觀明軍的士氣則會得到提升。
這一升一降之間,就幾乎決定了戰(zhàn)局的走向。
而且,明軍的后隊也會迅速的迂回到側翼,先用火槍進行一輪射擊,再發(fā)起進攻。
明軍極高的火器配備,占盡了優(yōu)勢,蒙軍一次次的戰(zhàn)敗無可厚非,袞布也清晰的認識到了自己與明軍騎兵的差距。
既然無法阻止明軍騎兵前進,他就只能派人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部族通知部民先行遷移。
札薩克圖汗部首領成袞一直在嚴密的關注著戰(zhàn)斗的情況,其部還派遣了一萬人隨袞布作戰(zhàn),但經(jīng)常出工不出力,所以損失不大。
袞布連續(xù)戰(zhàn)敗,札薩克圖汗部的人自然會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
同時,成袞還被自己人告知,大明也在拉攏袞布盡快投降。
經(jīng)過一番思索之后,成袞立即向大明表達了歸順之意,然后應大明要求,立即出兵參與對其他兩部的圍剿。
成袞之所以能夠這么快的做出決定,是因為他完確信,喀爾喀部不是大明的對手,除非放棄棲息之地北逃或者西逃。
但是,這不是他成袞想要的結果。
再者,在得知大明對袞布也盡情拉攏之后,他也坐不住了。
萬一袞布先一步松口答應向大明歸順,那喀爾喀親王就是袞布的了,他成袞到時候即便同樣歸順,還是只能被袞布壓一頭,這更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結果。
成袞的突然叛變,袞布并不知曉,直到其部的上萬札薩克圖汗部騎兵突然對其發(fā)起襲擊時,袞布才知道成袞已經(jīng)投靠了大明。
不察之下,其部損失慘重,如果不是親衛(wèi)拼死相護急逃,其差一點在中軍營帳中被活捉了。
但是,即便吃了這么一個大虧,袞布也不敢停留下來報復,因為明軍騎兵第一時間支援了過來。
無奈之下,袞布只能率領殘軍撤退,途中卻是聽聞成袞率領其部主力殺入他的土謝圖汗部,當時氣得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直此,袞布知道,自己已經(jīng)失敗了。
現(xiàn)在,要么向大明承認失敗并歸順,要么北逃不里牙惕。
但此時的不里牙惕正在受北方羅剎國的入侵,交戰(zhàn)了十多年了,日子很艱難,率殘兵逃到不里牙惕也少不了與強大的羅剎國拼個你死我活。
至于向羅剎國投降,袞布從未考慮過,蒙古人普遍不太喜歡北方的羅剎國,與其投降羅剎國,還不如歸順大明。
畢竟,蒙古各部與中原王朝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一些,曾經(jīng)的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