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便放心了,剩下的細節,他沒有看,也不需要看,這些官員遠比自己懂得怎么為大清爭取更多的利益。
點點頭表示同意,親自看著雙方把條約在宣紙上謄抄下來,再用上雙方的大印,大清和李朝各持一份。此次和談索額圖為康熙的權使者,有臨濟專斷之權。
所以作為頂替道索額圖的胤祚,也有這種權力,他的章蓋在條約上,條約結算正式簽訂完成了。
看到和談完成的李焞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和談已成,今后讓大清與李朝永享太平,邊疆再無兵戈!”
李朝官員聞言都起身稱贊李焞的圣明和大清的天朝上國的氣度。
大清這邊的官員也是一臉的得意之色,和談條約出自他們之手,鑄劍為犁,海晏河清,于私這是一筆濃墨重彩的資歷,于公這是利國利民的盛事。
正事談完了,自然就到了把酒言歡的時刻,李焞命人準備了豐厚的晚宴,從日頭偏西一直吃到了萬家燈火。
談判時爭鋒相對的兩伙人,在酒席上把酒言歡,李朝民間用自己的俚語,官話卻是漢語,雙方完沒有溝通的障礙,不時有人舉杯賦詩,或是談古論今,李朝人張口必子曰,閉口必詩云,清人嘲笑他們是腐儒,就要和他們論經。
李焞對這種熱鬧的宴會很是喜歡,還叫來了歌舞看的有滋有味,剛剛還之乎者也的大小官員們,看見了舞姬也漸漸止聲,直勾勾的看著那些婀娜身影,不時評論一番哪個腰細,哪個腳小。
在這個年代,文人對舞姬的評頭論足不會被認作輕浮,反而是一樁雅事。
大殿中只有兩個人沒有看舞姬,一個是張玉貞,同樣都是女人,那些歌舞引不起她的興趣,如果她愿意,可以比那些舞姬跳的好一百倍。
另一個就是胤祚,他一杯杯的喝著酒,李朝的酒有著遼東酒辛辣的口感,幾杯下去,人已經有些迷醉。
在場的所有人都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他,哪怕是端著酒杯前來祝賀的都透著一股虛偽勁,明明沒有交情,明明看不起彼此,也要裝作一見如故,這樣的酒局讓他覺得很累。
他也確實很累,多日的勞心勞力、勾心斗角,終于促成了和談,為此他不惜與索額圖撕破了臉,而且還率兵將其軟禁。
待回到大清后,惱羞成怒的索額圖不知會如何報復,康熙最重等級法度,最恨皇子的僭越,不知會如何發落自己。
想到這里又悶了一大口,強忍著口中的不適,把酒咽了下去,眼淚都被辣出來了。一旁的侍女極有眼色的把杯子又滿上了。
康熙是千古一帝,現在是康乾盛世,現在的大清是真正的天朝上國,為何還會割地求和這種喪權辱國的事情?索額圖身為人臣,為何只考慮一己私利,置國家利益于不顧?
當年審阿爾吉善的時候,胤祚無意中窺探到了大清銀兩貪墨的冰山一角,貪墨數額之大遠不是李朝能比的,為何才清朝初年國家就已腐敗至此?
想到這里又灌了一杯酒。
原本自己還想靠著銀行實現富國強民,但銀行只要出了齊齊哈爾地界就四處遭到掣肘,最大的阻力就是來自地方的官員們。
僅僅是因循守舊不懂變通倒也罷了,為何偏偏還要來盤剝一番?吳澤告訴他這是銀子沒有給夠的原因,在大清沒有銀子寸步難行。
胤祚沒有答應,倒不是舍不得那些開路錢,只是錢權交易就是腐敗的開端,他實在是不愿意當堤壩上的蛀蟲,啃食這座帝國的根基。
在侍女詫異的目光中,胤祚又喝了一杯酒,口腔和喉嚨都已經麻木了,只有咽下去的時候才感到胃里那團火燒的更旺了。
或許是自己太眼高手低了,注定是個小人物的命,偏想著要改變大清這艘巨艦的航程……呵呵……
開始胡思亂想,在大殿上舉目四望,看不到一個可以說真心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