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廿一正午,正當(dāng)胤祚在書房策劃如何進(jìn)攻徽商的時候,宮里太監(jiān)來傳旨,宣胤祚參加三天后的朝議。
胤祚接旨之后,又打賞了那太監(jiān)五百兩銀子,這人就沒魏珠那么愛財,推推拖拖的不肯接受,至于突然召胤祚參加朝議所為何事也沒有明說。
反正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胤祚接了圣旨也沒有多想,安然過了三天。
三天后凌晨,胤祚在彩裳服侍下起床,丫丫掌燈,彩裳替胤祚更衣,抹黑吃了幾口早飯,就上了馬車,趕往午門。
天色還漆黑一片,午門緊閉,守衛(wèi)的士兵舉著火把,將午門前照的燈火通明。
午門前排滿了轎子,早到的官員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彼此交談。
胤祚馬車到了,所有官員都停下了話頭,齊齊把目光看了過來,胤祚身穿團(tuán)青色龍服,走出馬車,從下人手里接過朝冠,戴在頭上,環(huán)視午門諸臣。
而后微微一笑,跳下車來,獨自在午門前一處空地站好。
“這不是六阿哥嗎?他怎么來了?”
“前陣子傳言六阿哥被皇上軟禁,怎么今日來上朝?莫非是來向皇上求情的不成?”
“求情也該私下朝見圣上才是,哪有大張旗鼓來朝議上求情的?”
“該不是……”
大臣們紛紛交頭接耳起來,有些話頭傳到胤祚耳中,胤祚微微一笑,閉目養(yǎng)神,不為所動。
寅正時分,午門洞開,百官排成一列,魚貫入朝,胤祚如今是撫遠(yuǎn)大將軍王,爵至王爺,領(lǐng)齊齊哈爾副都統(tǒng)正二品武官銜,又是皇子身份,排的頗為靠前。
官員上朝極重次序,胤祚也不必言語,百官自會尋找自己的位置,排好之后,胤祚站在武官列第一。
時辰一到,文武百官排成兩列,過午門,過金水橋,一直走至保和殿側(cè)兩門,此時東方天色漸明,陰沉如水的天際,亮起一線白光。
乾清門前太監(jiān)一聲鞭響,兩門大開,百官魚貫而入,在乾清門前站好。
皇子們從景運門出,在百官之前站好,見到一身青色團(tuán)龍服的胤祚,臉上神色各異。
皇宮重地,不可妄言,胤祚便與皇子們一一點頭問好,四阿哥八阿哥等與胤祚交好的,便點頭回應(yīng),與胤祚交惡的,便置之不理。
又過了片刻,康熙自乾清門內(nèi)出,披著厚裘皮坐在御座上。
皇子大臣跪下,三呼萬歲。
“都平身吧。”康熙道。
眾皇子大臣起身。
康熙將手插在熊皮暖手中,縮了縮脖子道“初春天氣寒冷,乾清門前風(fēng)大,三天后的朝議就改到乾清宮西暖閣去吧。”
眾皇子大臣紛紛跪下,口稱“謝皇上”,康熙微笑著讓眾人平身。
接下來,各部開始例行朝議,匯報近來公務(wù)。
待眾大臣說的差不多了,天色已是蒙蒙亮,太陽雖還未生出地平線,但東方天際已是一片明亮。
康熙道“既然各位愛卿都無事了,那朕有個好消息,要跟大家講講。”
御階下的大臣大多一臉疑惑之色。
康熙含笑,將眾臣子神色收在眼中,從桌上拿起一本折子道“三天前,朕收到一封八百里加急的密奏,是西北來的。”
西北,朝廷正在對準(zhǔn)格爾用兵,能用上八百里加急的,恐怕就是準(zhǔn)格爾前線的軍報了。
念及此處,眾大臣紛紛屏息凝神,聽康熙下文。
康熙將折子扔在桌上,掃視一圈道“胤祚,這折子,你替朕念吧。”
“兒臣遵旨。”胤祚有些吃驚,拱手領(lǐng)旨,太監(jiān)將折子從康熙御桌拿起,雙手呈給胤祚。
眾大臣皇子都將目光朝胤祚射來,康熙今日叫胤祚來朝議,又叫他來讀這道折子,自然有其深意。
拿到折子的一瞬間,胤祚心中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