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東山,華燈初上。
康熙從寢宮而出,坐在宴會首位。
眾賓客紛紛行禮,請康熙圣安。
康熙讓眾人平身,端起一杯酒,至祝酒詞,而后與眾人一同干杯,宴會正式開始。
侍女從門廊小徑魚貫而出,手中托著托盤,將一道道的飄香的美味佳肴端上各個桌子。
頓時曹府上下,酒香、菜香彌漫。
清宮規矩,凡宴會,均是一群人圍著圓桌吃飯的,與后世別無二致,唯獨皇帝自己單獨一桌。
今日曹府中軸線上,所有大門敞開。
康熙可以從位置上,一直看到府門口的屏風,這一路上的各個院子,都擺滿了桌椅,坐滿了賓客,人人臉上均是歡笑。
此情此景,不禁讓康熙充滿了成就感。
這便是他一手締造的大清盛世。
南巡至此,已是諸事皆畢,功德圓滿,百姓士子無不歸心,外患準格爾已平,內亂湖南叛軍已定,他前些日子還接到奏報,出海剿匪的施瑯將軍大勝回朝,由大清向東,海面再無匪患。
放眼四海內外,無不是干戈將息,欣欣向榮。
太平盛世啊!
自明末李自成起義以來,天下盼望這一天已太久了,如今他歷經大半生的戎馬崢嶸,終于將這一天迎來了。
回想一路來的種種,康熙不由十分感慨,端起酒杯自飲了一杯。
這酒是紹興進貢的三十年黃酒,醇香綿軟,入口溫潤,只是喝的急了些,又咳嗽了幾聲。
李德小聲道“皇上,慢些喝吧。”
康熙擺擺手“朕知道分寸。”
清朝皇帝吃飯,規矩極多,每次用膳,身后都站四個傳膳太監,除了幫皇上端菜之外,也負責提醒皇上用餐的規矩,譬如,一道菜不可連吃三口,就是鐵打的規矩,這是祖宗家法,哪怕康熙都不可違背。
此次南巡,康熙特意沒帶傳膳太監,于是李德便自覺擔任起這個角色。
盡管康熙心里有些厭煩,嘴上也絕對不敢呵斥的。
眾人吃喝間,侍女將月餅端了上來,擺在每桌正中。
每個盤子上都擺滿了月餅,一塊壓著一塊,圍成一圈圈,看起來花團錦簇的,分外討喜。
月至半空,月華普照,天地間皆是如水銀白。
宴會氣氛達到,皇子們起身,來給康熙敬酒。
康熙笑著抿了一口,并未將酒喝盡,看著皇子們落座,康熙喃喃道“若是胤祚也在就好了。”
這一路南巡,他本是帶了五個兒子,可大阿哥很快便出去平叛了,之后一直是其余四個皇子跟在他身邊。
現在好不容易叛亂結束,大阿哥回來,可惜胤祚又在外領兵。
康熙盯著大阿哥看了片刻,他這一趟回來,黑了瘦了,又一路綁在馬上,整個人都憔悴不少,好在精神氣還是有的。
康熙又想到原來數百里外胤祚,不知他在軍中,中秋過的可好。
“皇上,奴才敬您一杯。”
康熙思緒被拉了回來,只見曹寅站在數步之外,朝他敬酒。
康熙笑著道“站那么遠做什么?過來些。”
曹寅往前走了兩步。
“再過來些,與朕碰杯。”
曹寅走上前來,與康熙碰杯,將酒飲下。
他喝完酒,本想退下,卻被康熙拉住道“曹寅,你覺得胤祚如何?”
曹寅心中一凜,仔細想了想道“六皇子文武才,皇上有皇子如此,微臣為皇上賀。”
“你覺得,兩行怎樣?”康熙似醉非醉的問道,目光如炬,像是要把他看透。
“兩行與江寧織造局同屬內務府,此次圣上南巡,兩行出力甚多,奴才十分敬佩。”曹寅謹慎的道。
康熙微微一笑,低聲問道“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