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天尊見眾弟子都望著自己,當然明白他們所期待的是什么,于是開口說道“高陽氏之后,五帝之第二的人皇之師也屬我闡教,那時輔佐的人皇之師便由··太乙你去吧!”
太乙真人一聽,頓時欣喜不已,而其他弟子自然有些羨慕嫉妒,闡教十二金仙之中,廣成子最受元始天尊喜愛,而且又是大弟子,得到一尊人皇之師倒還算情有可原,而太乙真人并非二弟,僅是因為他受元始天尊的喜愛僅次于廣成子便得到了人皇之師的位置,他們自然心中不服。
·······························
軒轅氏將人族共主之位傳位于其孫高陽氏,高陽氏便是后世所稱的五帝之一顓頊帝,軒轅氏則為人族敬稱為黃帝,自此,人族天地人三皇功德圓滿,氣運再度增長。
而顓頊接下人族共主之位后,便開始進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因為當時被軒轅黃帝征服的九黎族,雖然歸降了軒轅黃帝,但是大多為巫人,仍然信奉巫族祖巫,并雜拜鬼神,于是,顓頊便強令他們順從黃帝一族的教化,促進了各族之間的文化融合,使各族發展。
自然,人教在顓頊的傳宣之下,在人族的聲望大漲,而原本經歷軒轅氏時代而興盛的闡教也有被人教壓下之勢,倒不是玄都的要求,而是顓頊需要借助人教聲望來穩固自己人族共主的地位。
同時,顓頊很重視人事治理,并努力發展農業,而由于生產方式的變化,人族之中,男子慢慢成了氏族之中的主導力量,女人的地位漸低,而且,顓頊依各部落版圖創制了九州,并建立統治機構,研究男女有別,長幼有序,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后人推戴他為“歷宗”等。
而當時,內黃西南一帶有個黃水怪,經常口吐黃水淹沒農田、沖毀房屋,顓頊聽說後就決心降服它,可黃水怪神通廣大,顓頊雖然是軒轅黃帝之孫,學有其傳下道法,但是畢竟道行淺薄,二人激戰九九八十一天卻是無法將這黃水怪收服。
于是,顓頊便請來他的師傅玄都道人,玄都道人知其來意后,便將一柄天王寶劍交給顓頊并教他使用方法,顓頊用天王寶劍打敗了黃水怪,為了給人間造福,他用天王劍把大沙崗變成了一座山,取名付禺山,又用劍在山旁劃一道河,取名硝河。
顓頊在位七十八年后,功德圓滿,天降功德,成就人皇道果,而玄都得了人皇功德,也同樣未吸收,而是受了起來,不知會用作何途,顓頊證道之后,人族共主之位便傳與帝嚳。
傳說這帝嚳,即高辛生來便很有靈氣,剛一出生,便叫出了自己的名字,更是被元始天尊門下太乙真人收為弟子,而太乙真人自上次歷經無法解決人族交易之事后,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夫研究人族之事,不僅教導帝嚳修行之法,在人族事物治理上也給出了一些意見。
帝嚳繼位之后,廣施予恩澤于眾人,卻不及其自身,他耳聰目明,可以了解遠處的情況,可以洞察細微的事理,他順應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嚴,溫和而且守信,修養自身,天下歸服。
他收取土地上的物產,儉節地使用,他撫愛教化萬民,把各種有益的事教給他們,他推算日月的運行以定歲時節氣,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識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儀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動合乎時宜,服用如同士人。
帝嚳治民,像雨水澆灌農田一樣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風雨所到的地方,沒有人不順從歸服,史書頌之“祖自軒轅,玄囂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撫寧天地,神圣靈賓,教訖四海,明并日明。”
值得一說的是,帝嚳有幾個兒子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傳說帝嚳有四妃,長妃叫姜原,是有邰國君的女兒,相傳姜原在娘家時,因出外踏上巨人腳印而懷孕,因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