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所以把生下的孩子三次棄于深巷、荒林與寒冰上,均得牛羊虎豹百鳥保護不死,所以起名叫“棄”,后來長大喜歡農藝,教人種五谷,被尊為后稷,成為周民族的祖先。
次妃簡狄,是有松國君的女兒,相傳簡狄在娘家與其妹子建疵在秋分時到玄池溫泉洗浴,有燕子飛過,留下一卵,被簡狄吞吃,后懷孕生契,便是商族的祖先。
三妃慶都,相傳她是大帝的女兒,生于斗維之野,被陳鋒氏婦人收養,陳鋒氏死后又被尹長孺收養,后慶都隨養父尹長孺到今濮陽來,因慶都頭上始終覆蓋一朵黃云,被認為奇女,帝嚳母聞之,勸帝嚳納為妃,后生堯。
四妃常儀,聰明美麗就,長垂足,先生一女叫帝女,后生一子叫摯,摯與堯都繼承了王位,作了帝王,由此可見,軒轅一脈開枝散葉,自軒轅過后歷經五帝、商周世代都是他的骨血后裔掌控天下,因此后世不少人尊軒轅為炎黃始祖。
帝嚳在位期間,深受太乙真人影響,而太乙真人性情溫和,因此,帝嚳治理人族之時廣施仁政,不似軒轅、顓頊一般大肆征伐,如果說軒轅黃帝和顓頊最大的功勞是一統人族,為人族初步建立一個家國的概念,那么帝嚳最大的成就就是恢復了神農時代衣食無憂的幸福安康生活。
帝嚳對內與民生息,對外停止征戰,許多偏荒蠻族受其感召接受和平,人族進入了一個平靜而又蓬勃展的時代,于是,帝嚳有感太乙真人的大德,大力宣揚闡教,使得闡教在人族一時間威望再度大漲,遠遠蓋過人教。
如此又過了數十年,此時,帝嚳在位已七十年之久,如今天下大治,人民安居樂業,帝嚳也是功德圓滿,之后便隱居人族圣地,在其離去之時,天降功德,太乙真人得一份,修為直接提升到了大羅金仙中期,五帝證道雖有功德,但卻遠遠比不上三皇,太乙真人只是得了一份功德,修為自然不會提升很多。
然而,帝嚳也有私心,他喜愛自己的四妃常儀之子摯,因而退位之后傳位于摯,摯志大才疏,又有暴虐之性,曾治理天下九年,為政不善,民怨沸騰,又因其背后無人輔佐,威望不足以震懾族中各方勢力。
于是,摯迫于各方壓力,在與眾人商議之后,便退位讓賢與西方教弟子藥師的弟子堯,而這堯也是摯的弟弟,堯,姓伊祁,名放勛,十五歲時被封為唐侯,他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領的贊許。
放勛即帝位,帝號堯,因初封于唐,即以唐為朝代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號,后人稱其為唐堯,相傳帝堯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陽一樣溫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潤大地。
他富有卻不驕傲,尊貴卻不放縱,他戴的是黃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紅色的車子駕著白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親相愛,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績昭著,各方諸侯邦國都能和睦相處。
唐堯即位后,復封其兄摯于唐地為唐侯,他借鑒其兄摯之過失,在老師藥師的支持下,迅安定人族,唐堯又常常深入窮鄉僻壤,到山野之間去尋查細訪,求賢問道,察訪政治得失,選用賢才,唯恐埋沒人才,野有遺賢,史載堯之功臣九人,或說十一人,可謂人才濟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