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時代活得越久,對一些事情,趙括看的也就越是清楚。
都說是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真的是一點不錯。各國都并非沒有能人,如今在中山,趙嘉身邊也有人在為他出謀劃策,做出正確的戰略部署,可是在大勢面前,這些都失去了作用。趙括不只是一位簡單的將軍,更多時候,他還是一個善于思考的學者,在與中山交戰的過程之中,他又總結出了一些東西。
也不能說這些是他所總結的,只是結合自己前世的記憶,對于一些事情,他有了更深的理解而已。而讓他感觸頗深的,卻是“生產是歷史一切社會進步的尺度,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社會的進程”這句話,這句話曾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觀點,結合如今的社會進程,趙括發現自己已經能深深的了解這種觀點。
他逐漸明白歷史主體與人民群眾的關系,趙括便在營帳內,拿起了筆,開始書寫了起來。這大概是趙括親自書寫的第一本著作,原先的《馬服書》,真正作者應該是韓非...那是韓非等弟子記錄其言行,再由秦國的范雎收集整理而成。而這一本,是趙括親自書寫的,沒有其他人參與進來的。
而這本書籍的名字,就喚作《歷史唯物》,趙括沒有辦法清楚的回憶起歷史唯物主義的所有觀點,可是他在這個時代生活了這么多年之后,已經是能做出自己的判斷。
“歷史環境造就與之相配的英雄人物,而很多英雄人物所造就的歷史事件,在如今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古代的天子將土地分給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允許他們招募士卒,征收稅賦。最后卻引起諸侯割據,戰亂不休,在郡縣制確立之后,地方貴族不再能招募士卒,不可以征收稅賦,不再擁有作亂的實力。”
“古代天子的作法,在如今看來就是愚蠢的,是錯誤的...而結合當時的歷史環境來看,夏商時期邦國林立,內憂外患,諸多地區都是不曾開發的蠻夷之地,中原沒有統一的文化形式。古代天子通過分封的辦法,開發了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逐步弄出了遍布全國的道路,使得中國文化覆蓋了整個中原地區,并延續了下來。”
“之所以要正確的看待歷史,是因為歷史的觀點,能幫助我們準確的判斷形勢,分清利弊,從而有針對性施行政策。我們要謙虛的吸收前人的經驗,結合自己的實際,避免不必要的損失,才能少走彎路,前人通過實踐而證明了的理論和驚訝,我們也該加以吸收和借鑒。”
“趙人問我:為什么要帶著士卒攻打趙國?”
“我給出的回答是:一王天下是不可避免的。從經濟方面看,因為當今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各地聯系加強,這是一王天下的物質基礎,各諸侯國大多廢除了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局部實行了中央集權制,這是一王天下的政治基礎。在文化方面,各地間聯系日益加強,以華夏文化為中心,形成相當鞏固的民族共同體,這是文化基礎!”
“各國因為改革,社會發展很快,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只是因為諸侯割據,交通受阻,貨幣不一,使得社會發展受阻,而長期的戰爭破壞了社會正常生產,結束割據,一王天下,這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各國百姓的共同需要。”
這段時日里,趙括就一直駐扎在中山之北,也沒有攻打城池,也沒有繼續行軍,他一邊注意著敵人的動向,一邊寫著自己的著作,他要用客觀的態度來詮釋一王天下的必要性,也是完整的給與一王天下一個思想基礎。趙括還是在等待,用四萬人來攻城,實在是不太可能,還是要等到王翦帶著自己的人馬來到中山,才能開始攻城。
在這個時候,中山之內,卻異常的平靜。
剛剛登基為王的趙嘉,一天都沒有享受過當王的福利,日夜都不能合眼,疲憊至極,中山內的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