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在黑山足足待了三天,白天在水泥廠跟嚴三七琢磨如何燒制水泥,晚上就住在鐵場。
嚴三七和所有工匠都不明白,秦川所說的那個水泥到底是什么玩意,在他們看來,把一堆泥放進爐窯去煅燒,不是得青磚就是得陶瓷,誰也沒聽說過還能燒得出蓋房子的泥漿。
不信歸不信,他們還是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按照秦川的要求,把爐窯和石碾都做了出來。
然后就地采了一堆石灰石,又從礦產運來爐灰、煤渣、鐵渣等,再加上黏土、石膏,統統研磨成粉,調制了八種不同比例的泥巴,等爐窯烘干之后就能開爐了。
呂梁山脈有不少石膏礦,靜樂和嵐縣一帶就有人開采石膏,但規模極小極小,因為這個時代的石膏只是用作煮豆腐和藥用,需求很小。
呂梁山南部的交城、汾陽和靈石都有勉強成規模的石膏礦,尤其以汾陽和靈石的規模較大,有幾家大戶專門采石膏來販賣。
秦川抄了十幾家大戶之后,也抄出了一千多斤熟石膏,這些大戶幾乎每家每戶都自己做豆腐,多多少少都備有一些。
這些熟石膏只夠前期的摸索階段所用,秦川派人去交城、汾陽和靈石,先買個幾千斤回來用,同時讓靜樂和嵐縣兩地的石膏開采戶擴大礦場,增加產量,日后肯定是要自給自足的。
除了水泥廠,秦川還花了不少時間跟嚴三七討論鐵場的冶煉技術。
那兩座大鑒爐都加建一座熱風爐,通過大風箱往里面鼓熱風,還有噴煤油和吹煤粉的熟鐵管,用以增加爐溫。
旁邊還建了二次精煉爐,也就是之前造炮時摸索出來的那個半封閉坩堝,鐵水會從大鑒爐中流入精煉爐的坩堝里,精煉爐也要用焦炭和熱風煤粉等保持極高的爐溫,讓鐵水保持液態,投入石灰石造渣去雜質。
兩座大鑒爐當中,一座用來煉生鐵,另一座則直接煉熟鐵,通過控制鐵水的含碳量來實現。
因為有些鐵器要用熔點較低生鐵來澆鑄,而兵器農具之類的鐵器,又得用熟鐵來鍛造,所以生熟鐵都要煉。
經由二次精煉爐煉出來的生熟鐵雜質很少,品質大大提高,已經完勝南方的廣鐵和閩鐵,甚至很接近后世的高碳鋼和低碳鋼了。
如今黑山礦場每日能產生鐵三千斤,熟鐵兩千斤,庫房里已經堆了超過三十萬斤生熟鐵,紅窊山礦場也有十幾萬,總庫存量將近五十萬斤。
北方產的生鐵價格每斤一分五厘左右,熟鐵不到三分,南方的廣鐵和閩鐵大概要貴三四成,秦川的鐵比南鐵品質還要好,生鐵二分,熟鐵四分應該是沒問題的。
這么多鐵,自己用肯定用不完,所以這些鐵要賣掉,早在十幾天前,羅文天就去一邊招納讀書人一邊找買家了。
五十萬斤生熟鐵,大概能賣一萬五千兩白銀,對財大氣粗的秦川來說不算多,但這是長期買賣,肯定是要做的,只要不賣給晉商就行了。
有足夠多鐵匠之后,秦川還想大量制造鐵器,賣成品比賣原料掙錢多了。
比如打通西邊的西土默特部和葉爾羌商道之后,可以賣鐵鍋給他們,可以翻幾倍利潤。
而且,秦川還想提高產量,大鑒爐肯定是要增加的,但他更想搞機械化來提高效率,只是弄不出蒸汽機,更搞不出來電力,只能從大型工具著手。
首先是各種滑輪吊桿,用三角支架固定住,用來起吊鐵礦進爐,鐵料出爐等,可以大量解約人力。
第一座吊桿豎起來的時候,秦川就站在旁邊,看著礦工們用雞公車推著一車車的鐵礦石和焦煤送進爐子時,他忽然一拍大腿,喊了句:“軌道!”
嚴三七等人就站在他旁邊,被嚇了一大跳,個個一臉不解地望著他。
“鐵軌,咱們可以搞鐵軌,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