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會議室后,秦川便直奔槍廠而去。
如今,槍廠的規模已經比去年擴大了一倍左右,因空間有限,所以大部分配件的制造都轉移到了黑山堡之外。
比如槍管打制、鉆孔、槍托制作等都在城外的幾個工坊進行,而開膛線、內部機件的制造及組裝屬于高度機密,所以仍然在城內槍廠進行。
幾經改良之后,螺紋鉆床的產量已大大提高,直至如今李學境已經造出了一百八十多臺螺紋鉆床,而且幾經改良之后,鉆床的精度和穩定性也有了一定提高,膛線槍管的成品率因此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如今槍廠每個月能鉆出超過兩百五十根膛線長槍管,短管也已超過一百根。
炮廠的規模也同樣擴大了兩倍不止,而且除了澆鑄炮管仍在城內進行之外,其余的打磨、組裝輪具等工序也已全部轉移到了城外。
陳詹對炮廠的工序和人員配置都做了調整,并建立了二十個鑄炮小組,每個小組只專職鑄造一種型號的火炮,以此來提高熟練度和成品率,所鑄造的火炮質量也同樣得到了提高。
炮廠的重點項目是大炮,負責要塞炮和天威將軍炮的小組各有五個之多,剩下的十個小組,則負責紅衣將軍炮、大小佛郎機及虎蹲炮。
如今炮廠一個月能造要塞炮超過五門,天威將軍炮十門以上,紅衣將軍和大佛郎機則超過二十門。
小佛郎機和虎蹲炮則純粹看需求,若加班加點干,一個月造上百門都沒啥問題。
也就是說,炮廠一個月的產能,就能將一座軍堡武裝得固若金湯。
槍廠炮廠產能的大幅提高,除了陳詹和李學境能干之外,還得益于秦川的大力支持。
治內所有頂尖的工匠,都集中在了槍廠和炮廠。
鐵廠和煉焦廠也一直為槍廠炮廠提供最優質的原料,而運輸、后勤保障等自不用說。
支出最大的,就是槍炮這兩個廠了。
與槍炮廠有關聯的還有火藥廠。
火藥廠前些時日發生了一次事故,一名工人在進行顆?;心r,不慎引燃了火藥并發生爆燃,致使工坊內十二名工人五死七傷。
幸好秦川之前就讓趙滿財將所有工序都分不同工坊制作,不論是工坊還是火藥,亦或是工人,都不得集中,甚至距離不能太近,而且當時那些火藥還未完全曬干,否則傷亡會更大。
那次之后,趙滿財天天跑來找王繼宗、文成、陳詹及李學境等人哭訴,求這幫人替他求情。
難怪秦川剛回來那天,見到趙滿財的時候總覺得他不太對勁。
從陳詹和李學境口中聽說這事之后,秦川決定先放著不管,有空再去一趟就行了,反正以趙滿財那怕死的尿性,肯定會一再要求其麾下的工人再謹慎些。
對于槍廠和炮廠,秦川也沒太多指示,只讓李學境停掉滑膛槍,集中資源造造線膛燧發槍。
線膛短銃還是要造的,這東西攜帶方便,近戰作用非常大,關鍵時刻甚至能起決定性作用。
若臥羊山之戰那五百關帝軍有百來支短銃,結局肯定會不一樣。
正在集結人員的使團當中,所有關帝軍和夜不收都配備了短銃,其中夜不收一人配兩支,羅文天和商業司的人員也都配有,讓他們用來防身。
在槍廠和炮廠轉一圈之后,秦川便走進了陳詹和李學境專門研制外燃機的屋子。
屋內放著一臺機器,那是陳詹和李學境新造不久的外燃機。
這臺外燃機的長度只有兩米左右,寬不到一米,結構很簡單,就兩根相連的大銅管、兩根傳動軸和一個飛輪。
那兩根銅管當中,一根是熱腔,另一根是冷腔,工作原理就是用爐子給熱腔的銅管加熱,里面的空氣受熱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