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點很奇怪,那些被收編的朝鮮兵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的長相像是建奴,還有的像蒙古人甚至漢人,而且由遼陽一帶往西平堡運糧的糧隊,平時只需五六日就能回到遼陽,但最近三個糧隊都是花了十余日時間才回來,而且糧隊的人對此行三緘其口,似乎事關機密。
種種跡象表明,皇太極收編的這些朝鮮兵并不如表面那么簡單,那些運糧隊似乎也不是把糧食運到西平堡。
這其中,到底藏著啥?
沉思良久,秦川漸漸地眉頭皺得越深了。
皇太極果真不簡單啊。
這家伙在下套,就等他往里跳。
剛收編的朝鮮兵戰力肯定不強,更不會為皇太極賣命,把這些兵堆在遼西防線除了能壯聲威之外,實際作用并不大。
他沒猜錯的話,朝鮮兵當中之所以混有建奴、蒙古人甚至漢人面孔,是因為皇太極那廝在暗度陳倉。
那些朝鮮兵不過是掩人耳目罷了,皇太極真正的目的是在遼西集結重兵,甚至將重兵囤在大興安嶺和燕山之間,在那設一個大圈套,就等著關帝軍入套。
至于朝鮮……就那弱雞的李氏皇朝根本就用不到十萬大軍去征討,有個五萬兵力都能輕輕松松拿下平壤、漢城等朝鮮中西部幾座重鎮,朝鮮的兵力都集中在那一帶,東部、南部和北部盡是山嶺貧瘠之地,兵少百姓也少,翻不起什么大浪。
要知道,歷史上滿清入關時真正滿人軍隊不過寥寥數萬,為滿清打下偌大個華夏大地的,是漢人,是明軍和大順王朝的降將降卒。
占領了長江以北后,滿清建立的綠營兵力達到八十萬之多,攻打南明便是這幫綠字頭的漢人軍隊為主力。
朝鮮不過彈丸之地,皇太極只要控制中西部富庶地區,收編幾萬朝鮮兵,編個棒營或朝八旗出來,靠這些兵都能占領整個朝鮮。
這么簡單的法子,皇太極不會不懂,也不會猜不到秦川會出兵牽制他。
所以,遼西就是個圈套。
想明白之后,秦川不由搖頭哭笑。
他差點就被這幾年來的百戰百勝給沖昏了頭腦。
進軍遼東的通道只有大興安嶺和燕山之間的幾條要道,那一帶地形險要,若屯有重兵重炮,進去后可就危險了,若進到里邊后突然天降大雪就更危險了。
這一趟去不得。
又是調兵遣將又是籌措糧草征召民夫的,白忙活一場了,權當是為以后遠征做演練。
這個冬天,先好好窩在家搞發展吧。
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