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李慢侯和大夫一起走進去的時候,張三的臉已經煞白了。大夫把脈后,搖了搖頭,什么話也沒說,背起醫藥箱就走。
一個普通的皮外傷,就能要了一條命……
天終于亮了!
一共三個男人,五個女人,在一艘貨船上,卻都不像是商人。
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原本李慢侯以為,只有他跟李四兩個男人、金枝等三個女人,可是就在昨夜,張三病發去世,請求李慢侯照拂他妻兒,無論從道義還是從感情上,李慢侯都要帶著宋氏一起走,哪怕宋氏本人非常反對,幾乎是被硬送上船的。
金枝的家人還是不肯走,但在金枝發脾氣,威脅她爹金太公,以及許諾留下大量財物的情況下,金太公終于松口,允許二兒子跟著大女兒一起去江南,但大兒子必須留下給他養老送終。
于是要走的男人就成了三個,李慢侯、李四和金枝的小弟金二郎,女人則是五個,金枝、張三的老婆宋氏、李四的老婆周氏,金二郎的老婆馬氏,以及張妙常。
其中金二郎和馬氏到不算是累贅,金二郎今年雖然才十三歲,可是自幼長在漁家,不但能干活,而且會撐船,算是一個幫手,他老婆馬氏同樣是漁家女,長得黝黑,身材雖然不高大,看著也挺瘦,但一雙小短腿上有鼓鼓的肌肉,她是魚把頭家的女兒。
金枝也能吃苦,這半年多來,在蔡京府也好,在翠樓也好,按她的說法,都是在享福,甚至發福了不少,不過也算不上累贅。但宋氏和周氏就有些麻煩,盡管也會干活,可只能干一些家里的活兒,粗重的根本干不了,因為這二人以前都是大戶人家的丫鬟,還是少爺、老爺房里的丫鬟,根本就干不了什么粗活,以前連做飯都不會,女紅倒是做的不錯,可上了船,完全沒用。尤其是周氏,剛剛喪夫,堅持穿著喪夫,失魂落魄,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行動力。至于十二歲的張妙常,那完全就是拖累,或許只能疲累的時候讓她唱個曲解解悶。
出發倒是順利,各種貨物也都準備齊全。路上要用到的干糧、炊具都準備了很多,甚至干凈的飲水都裝了幾個水缸。現金也帶了不少,甚至比原先準備的的要多的多。
唯一的變故是,張三突然去世,耽誤了一些時間。在處理張三的喪事上,李慢侯顯得有些不近人情,也不停喪,也不發喪。買了一具上好的棺材,匆匆就埋在了張三家的祖墳里。墓碑都沒有刻,而是用一塊木碑,在上面寫上張義之墓四個字。張義是李慢侯給他起的,他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信義這種東西,小人物身上也有。張三的死,李慢侯并非不難過,這個小人物帶給了李慢侯很大的觸動,以前他是從不相信史書中所講的,為別人擋刀這種事的。因為他相信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哪怕要保護的是皇帝,第一反應也不是去擋刀而是躲開。可張三幫他擋了刀子,這讓他相信了某些東西的存在。
之所以不發喪,是他不想耽擱了。他被刺殺,刺客橫死,鄆王府失火,這些錯綜復雜的事情都跟他扯上了關系,讓他覺得留在開封更危險。他一點風險都不像冒,以前不想是出于性格,而現在他身上還背負了太多東西,讓他不敢冒險。他還要照拂張三的遺孤,還要負責李四、金枝等人的安全。他不能留在城里,計劃是今天走,就必須今天走。任何耽誤,都有可能引發未知的風險。
由于張三突然病逝,導致遺留下大量無法處理的財產。原本李慢侯將分給他的分紅以及李四那份,都換成了現金交給他,多達三萬貫。其中有黃金、白銀,大部分是銅錢。這些錢不可能都帶走,最后大部分留給了金太公,金太公激動壞了,萬貫家財啊,他真的很慶幸他沒走,最可惜的是讓小兒子跟著走了。這老太公命真好,賣女兒一次,買地、蓋房子、娶姨太太,這一回賣兒子,直接成了土財主。
幾人稱作一艘最常見的運河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