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翠樓出發,沿著汴河出東水門。出城前一直都很順利,就是在出水門前,遇到了一點麻煩,城門榷場的官吏來檢查,但最終沒說什么,隨便看了看就放行了。
其實李慢侯已經跟這里的交引鋪打過招呼,雙方做成了幾百萬貫的大買賣,李慢侯前幾日又請了兩個經紀吃了一頓大餐,他們讓李慢侯放心,出城絕對不會有麻煩。今天出發前,李慢侯還派人去通知過幾個交引商,這些人已經安排過。剛才也在碼頭上接應,非常順利。
有驚無險的出了城門,沒有遇到一個士兵。北宋的門禁非常松懈,有人從清明上河圖中看到城門上連守城的士兵都沒有,認為北宋防備太松懈,簡直是不設防。這其實沒有道理,戰爭期間的情況已經證明,平時沒有軍隊嚴防死守,不意味著戰時就不設防,恰好這樣方便了百姓,這恰恰是北宋官府的進步之處。
李慢侯出城門的時候,看到有士兵,都站在城頭,此時河北的戰事不順,朝堂上的風向已經開始轉向主和,只可惜敵人的當權者思路沒有這么混亂,也不會由著北宋這些被慣壞的士大夫和皇帝任性,不是你想和就和,想戰就戰,金人的軍事計劃邏輯清晰,他們有自己的節奏。
要和,上次就該和。送了金國幾千萬兩的巨資,通過政治和外交手段,哪怕許諾大量好處讓金軍放棄圍攻太原,整備軍隊,做好防御,換取一個宋遼一般的和平也不壞;最壞的情況下,就是真的遵守合約,放棄三鎮取信金國,并每年給金軍一筆巨款,說是和議余款,金兵為了如數收到剩下的幾千萬兩余款,也不會馬上打過來,能拖給幾年,做好準備,也許還能取得南北分治的局面。
要戰,上次就該戰,趁著金兵過河,留下他一半主力,即便金兵想再次南下,也得恢復元氣,可以爭取幾年備戰時間;錯失良機之后,按照種師道的建議,轉入守勢,將軍隊部署在河北要地,也能防止金人南下。
可北宋朝廷選擇了最壞的方案,撕毀議和條約,拒絕割讓三鎮,馬上派兵收復失地,也不做守勢,好像自己突然擁有了軍事優勢一樣;一點軍事準備都不做,不加固防線,還遣散勤王軍,催西軍精銳跟金人野戰,一系列昏招過后,導致第二次金兵南下,既沒有精兵,又沒有城防,反倒是更有戰斗力的金軍擁有更大的兵力優勢,以二十多萬對七萬禁軍。
戰和之間,北宋朝廷不但方寸大亂,而且每次都踩在錯誤的鼓點上,真讓人感慨,放頭豬在宋欽宗的皇位上,即便什么都不做,可能都不會更差了。
出城之后,李慢侯就一直在尋找,城門外有官方倉庫,倉庫叫做順成倉,倉庫前的汴河上有一座橋,橋就叫做順成倉橋了。
很好找,一個女子就站在橋頭。
李慢侯連忙招呼她下來,太大膽了!
女子正是茂德帝姬,不過沒有打扮成公主模樣,而是做了一番喬裝,可她的喬裝,讓李慢侯很不放心,盡管沒穿著公主的綾羅綢緞,穿著下人的衣服,可公主府的丫鬟穿著,也跟普通百姓有很大差別。
船停在橋下,李慢侯走上橋旁迎接。只看到公主和他的侍女黃鶯兒。
“就你們倆?”
李慢侯皺眉,他已經預感到了一絲不好。
茂德帝姬點點頭“就我們啊!”
黃鶯兒滿面愁容“我們怎么了?”
李慢侯憂心忡忡“你們不帶隨從?”
茂德帝姬搖頭。
李慢侯又問“也沒有船?”
又搖頭。
李慢侯再問“也沒有馬?”
再搖頭。
李慢侯四問“沒有行禮?”
四搖頭。
不等李慢侯繼續問,茂德帝姬慍怒道“你是何意?你不愿帶我走?”
李慢侯真頭大了。他原本以為公主出逃,肯定計劃周詳,有死士保護,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