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武將習慣性吃空餉,結果李慢侯竟給了四百人,這放在其他部隊中,說成四個都都不夸張。因此趙叔近覺得自己誤會了李慢侯,心中還多少有點愧疚。
李慢侯樂意讓自己的手下跟著趙叔近趕路,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一應供給,趙叔近都包了。趙叔近是官員,有職責在身,能從沿途官府中借出米糧,他帶的這些兵是他借來的,都算是出公差,走公賬。
趙叔近借到了精兵,士兵們省了糧草,商人獲得了安全,這一趟各自歡喜。
到了自己的管轄區秀州后,趙叔近就更有底氣了,得知這些披甲精兵以前每天要吃肉,這些天跟著他都沒見過葷腥,他立刻在秀州給這些人準備了大魚大肉,還指望他們平亂,怎能不養肥一些。
回到秀州后,跟紹興的翟汝文聯絡,大家商議該如何辦。翟汝文雖然是浙東最高官員,但也沒有主意。反倒是趙叔近提議應該詔安,翟汝文索性將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了趙叔近負責。
趙叔近兩天后就帶著這些士兵南下杭州,之后他單騎入城,勸降了杭州城的叛軍。還救出了知州葉夢得,原來葉夢得只是被囚禁,沒有被殺,當然許多其他官員都遇害了,除了杭州主將白均之外,遇害的都是些文官。
這次叛亂是一次文武矛盾爆發的結果,其中主將白均和轉運通判是激起叛亂的首犯,主將勾結糧官克扣軍餉,這是常見現象。而最不服的,就是最窮又最兇的西軍,西軍指揮田均跟其他部隊指揮一商量,用嘩變威脅白均,結果白均根本不怕,反而告了一狀,告到了葉夢得處,葉夢得是一個清高的文人,過去打軍官板子從不猶豫,這次得知田均煽動嘩變,他竟直接將田均斬了。
這引起了全城軍隊的憤怒,西軍率先鬧事,西軍都頭陳通、林永闖入府衙,扣押了官員,其他軍隊也跟著一起參與進來。如果殺了指揮田均,其實就算要叛亂,也輪不到陳通這樣的小官,杭州城里的指揮一大把,哪里輪得到他一個小校。
木已成舟,士兵們將積壓已久的怨恨釋放了出來,關閉了杭州城門,殺了大批文官,也殺了一些百姓,殺文官是出于積怨,殺百姓純粹是為了劫掠,主要搶的就是一批富商。
為首的,是陳通為首的兩百個西軍,趙叔近承諾免他們的罪,翟汝文等官員也同意,于是他立刻上奏,為兩百個西軍求情,至于其他軍隊連問罪都沒有。
所有人都認為,這件事就這么結束了,趙叔近帶去的四百重步兵,在幾個西軍老兵的帶領下,開進城跟城里的西軍吃了一頓酒席,然后就解散了。軍官繼續留在杭州城,幫著趙叔近善后,士兵們則回浙東鄉下送軍餉。
三個西軍老兵,過去在杭州是混的最不好的,年老體衰,他們大都跟水滸傳中林沖見到的那個看管糧草的老兵一樣,混口飯吃,做點雜役,上陣沖鋒已經不行,沒想到,他們被一個沒見識的公主府提轄挑走后,現在一個個竟然都成了都頭,跟陳通、林永一樣的官職。
而且手里真的有三百人統領,這比他們死了的指揮田均還闊氣。
老兵跟這些老弟兄在一起,沒完沒了的夸贊公主護軍的待遇,其實不單李慢侯要求他們這么做,他們自己更想顯擺,以前在一起的時候,他們太卑微了,如今闊氣了,恨不能讓故舊都知道。
老兵落魄了一輩子,好容易翻了身,當然要吹吹牛了,別說吹牛了,說出實情,這些西軍士兵都不太信,怎么可能天天吃肉?怎么可能人人披甲?可他們親眼見到了,那些披甲步兵一個個身材不高,卻很壯實,臉上都有油光,看著就富貴,肯定是天天吃肉養的。一想也能接受,公主護軍嗎,跟公主混的,能差得了?他們當初怎么就鬼迷心竅,聽了田均那死鬼的蠱惑,人家來挑人的時候,一個個躲的遠遠地。
當夜就有許多西軍士兵心動,連軍官都動搖。牛仲很樂意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