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殺死了,還有的說皇帝在重臣的保護下已經逃到陜西去了。李慢侯不太相信這些流言,他此時只能相信官方傳遞過來的情報。
而官方的情報,實在是太少了。
李慢侯努力從無數紛亂的情報中,尋找到那些可以確定的信息。
揚州肯定會被攻擊的,這甚至不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一個技術問題。毫無疑問,揚州最富,金軍最想打,毫無疑問,金軍肯定相信他們能打下來,那為什么不來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李慢侯猜測,只是現在金軍還無法抽出足夠的精力,他們還有更有價值的目標,那就是皇帝所在的南京應天府(歸德),這個邏輯很好的安慰了執拗的留在揚州的公主趙嬛嬛,同時也更堅定了她的執拗。
李慢侯還積極的跟各路抗金力量溝通,不是他有什么大計劃,他只是在努力自救。他跟北方的李在、薛慶溝通,跟東部泰州的宋進溝通,不求能跟這三地守望相助,事實上根本做不到,在金軍擁有絕對機動優勢的情況下,任何有對別人救援的善意,都會變成危險,只要出城就有可能被殲滅。金軍都不需要多少精銳部隊,他只需要一些游騎,一旦發現宋軍,追上去,纏住,基本上這只軍隊就完蛋了。
所以李慢侯跟各路勢力只是相互約定,各守信地不要互相攻擊,跨境劫掠這種事情,只能增加無謂的內耗。周邊這些勢力派人來看過揚州俘虜的幾百金兵之后,也明白揚州不好惹,都接受這種條件。泰州的宋進是潰兵,趁亂占了泰州,說不好聽是占山為王的草寇,說好聽最多也只是一個軍閥。北邊高郵城的李在情況類似,都是韓世忠的小卒,趁亂而起。守在高郵湖水寨的薛慶甚至是純粹意義上的土匪,原本是漁民,手下多是這樣的人物。
李慢侯在自救,其他人也都在自救。人類在絕境下強大的能動性,讓揚州已經開始出現商業貿易,非正常形態下的極端貿易,非必需品很難出手,必需品又十分昂貴,信用完全破產,能被接受的只有實物或者硬通貨,銅錢或者金銀,糧食或者絹帛。
但糧食的價格,卻出乎意料的低廉,或者說銅錢價格太高,市面上的糧食,不到千錢一石。之所以這樣,主要是朝廷在真州設了東南茶鹽公事司,增發了大量鈔引,徹底破壞了這種票據的信用,李綱發行了大量當三大錢,一個銅錢頂三個,舊銅錢更加堅挺,金銀更不用說,此時但凡想逃亡的富人,金銀是最便于攜帶的,比銅錢更堅挺。
糧食價格低廉的令人發指,要知道就在一個月前,揚州的糧價還高達十貫錢,貶低了十倍對于糧食這種剛需物資來說,簡直不可想象。卻又合情合理,因為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了汴京。李慢侯當時就在開封,當金軍圍城的時候,糧食翻了十倍都不止,為了一斗糧食,窮人賣兒賣女,富人賣屋賣房的都有。可金兵剛剛撤走,糧價迅速跌到了正常水平。官員葉夢得筆記中尋思過原因“淮南、京畿去年種粟麥甚廣,冬春之間,金人驅虜強壯過河,夏田成熟,收多食少,谷價甚平,小麥一斗一百三十文省,大麥一斗八十文省,粟一斗七十文省。”
葉夢得認為是因為金軍將青壯都給抓走了,種植的農作物太多,夏天老百姓收獲之后,收的多,吃的少,所以“谷價甚平”,現在的揚州有點類似的原因。但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糧食帶不走,金兵劫掠都不搶糧食,只圖金銀和絹帛,加上揚州之前囤積的大量官私糧食,導致糧食多的吃不完。
這讓許多糧食血虧,蘇州商人曹雪巖多次試圖將糧食賣給李慢侯,都因為價格沒有談攏而作罷。
但這兩天,李慢侯松口了,曹雪巖十分積極,立刻在明月樓宴請李大統制的錢糧官侯東參軍。
“侯大人,您抬抬手,在加一些罷!”
跟侯東做生意,能占便宜才怪。
曹雪巖深知這一點,可是能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