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律法,包羅萬象,連軍法都包含在內?,F在已經臨戰,軍法已經被推倒了最高懲處等級,許多違規,都要殺頭!
晏孝廣眉頭一皺,心里發寒,嘆了口氣,他知道這都是難以避免。
而且聽了李慢侯的解釋,知道可能多半要殺他的兵。他一邊將刀筆吏調給李慢侯,一邊在城內到處奔走,告訴各個鄉兵,國法森嚴,不敢觸犯。以前有的那些毛病,今日一定要收一收。
直到下午,金兵的第二波攻勢才再次展開。他們也就傷亡了不到百人,還遠沒有到該放棄的時候。
可攻擊的方式基本沒變,也沒法改變,他們是長途奔襲,糧草都要劫掠,太專業化的攻城器具,他們當然擁有,可大型器械,對交通依賴很大,金軍高速機動,還做不到隨軍攜帶專業工匠的程度。之前也就是在圍攻開封的時候,他們使用了大量攻城器械,因為那時候可以通過黃河運輸。但現在他們長途奔襲而來,運河沿線的城市都沒怎么控制,就只能打造飛梯這種簡單工具,連云梯都造不出來。
工具沒法改變,可人是可以調整的。
因此第二波攻勢,不但人數大幅度增加,而且調上了更精銳的部隊。
李慢侯看著金軍,他們縱馬飛奔到護城河旁,然后將一袋袋泥土扔進河里,接著快速逃開。上千人如此反復,犧牲了幾百匹戰馬之后,填平了三段可以通過的平地,這意味著他們這波進攻,依然只有三處。他們不需要多點開花,這反倒讓李慢侯放下心來,其實他怕的不是金軍的重點強攻,怕的反而是對方全面進攻,因為兵力對比上,自己不占優勢。哪怕己方人多,可真正能用的,就那五千人。
只是金兵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從來都是以少勝多,習慣了重點進攻,突然改一種方式,不是他們最擅長的。
三處金軍進攻,三處宋軍守城,一如之前。
但是城下壓制的金軍數量更多,而且射手射出的弓箭威力更大。
換人了?
李慢侯發現,金兵換上了契丹射手。不是契丹射手更優秀,而是契丹人的弓威力更大,射程更遠。之前李慢侯就發現過這個問題,契丹弓是一種復合弓,很硬,他的士兵很少有人能拉的開。而女真弓則輕了很多,相當多士兵都能使用,也許用的沒有女真人那么好,但是可以駕馭。
之所以出現這種區別,并非女真人的臂力不如契丹人,恰恰相反,原始森林中的女真人普遍比已經半只腳踏入定居的契丹人身體素質更加強悍,那是自然選擇出來的優勝者,弱者的基因早就淘汰掉了。
可偏偏女真人的弓更軟,但箭頭更大,更重,也更長。李慢侯分析過其中的邏輯,他認為還是跟生活習性有關。武器雖然可以為戰爭專門研發,但戰爭永遠不是常態,生活才是。打獵遠比戰爭更普遍和重要,因此兩個不同的民族,他們的弓箭制作和改良方向也就有所區別。
女真人的弓更軟,宋朝人記載說女真弓“弓力止七斗,箭極長,刀劍亦不取其快利”,這已經是強弓了,其實普通女真弓的弓力一般是五斗,甚至連宋軍的弓都比這要硬。不但弓力軟,而且弓臂長,箭頭大,箭桿長,顯然追求的是一擊必殺的精準,容易操控,就容易瞄準,就更有機會射中獵物,很符合山林中的環境特點,因為一旦射出一支箭,很少有機會射第二支,因為獵物竄入密林中后,就幾乎很難抓住,女真人再擅長山林中奔走,也比不上野獸。
契丹人就不一樣,他們騎馬打獵,在草原上奔馳,一支箭射偏了,有的是機會。因此他們追求的是射的遠,要射遠,弓就要夠硬,他們也不追求殺傷力,只要射中獵物,獵物就跑不過他們的戰馬,可以愜意的追逐。
因此女真人跟契丹人兩種不同的弓箭,其實對應的是草原和森林的不同生活環境,是草原弓和森林弓的區別。歷史上,清朝的弓也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