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州逗留這兩年來,李慢侯接觸的外部豪杰,已經從開始的花馬劉、劉忠、張遇這樣的無名草寇,逐漸進化到了一些可以在史書中列傳的小人物,如薛慶、晏孝廣等,大浪淘沙隨著金軍南下,也終于有一些可以被稱作英雄,在史書中大書特書的人物,進入了李慢侯的耳中。
高郵的薛慶名氣不大,史書上留下的字跡不多,可作為薛慶的部下,張榮卻大名鼎鼎。
說是部下也不準確,薛慶草寇出身,本是老實的漁民,活不下去,迫于無奈才揭竿而起,帶著大量漁民在高郵西邊的群湖中做起了攔路搶劫的買賣。而張榮,同樣如此,不同的是,薛慶是本地水匪,而張榮卻是梁山泊的好漢。
張榮跟李成、張遇這樣的巨寇一樣,都不是淮南土著,而是北方豪杰,金軍南下,逼迫大量土寇南下,有的還算硬氣,敢跟金兵叫板,有目的性的搶劫金兵的糧草、財物,有的膽小狠辣,專挑老百姓下手,見了金軍則避開鋒芒,絕不招惹。張榮屬于前者,老百姓他搶,金軍他也搶。李成屬于后者,只搶老百姓,不敢搶金軍。
張榮之所以能載入史冊,是因為他打了一場叫做縮頭湖的大戰,算是南宋初期,難得的對金軍的野戰勝跡,跟韓世忠的黃天蕩,岳飛的牛頭山意義一樣,不在于殺了多少金兵,而是打破了金兵不可戰勝的神話,激勵,或者說給趙構集團增加了信心,讓他們對堅守有了希望。
由于張榮和薛慶都是水匪的原因,張榮南下竄入高郵群湖之后,就跟薛慶建立了梁山好漢那樣的關系,結為兄弟,不分上下。在占了高郵之后,薛慶甚至將水寨全都讓給了張榮,張榮帶領的梁山泊水匪,成了高郵群湖上新的霸主。春天之后,南到邵伯鎮,北到寶應縣,水上往來都被張榮控制。
李慢侯跟兩人談了一整天,以后的合作,不能在局限于以前那種互不侵犯,互通消息的程度,需要進行更深入的合作,下次一定要進行協同作戰。而且還有一些政務上的糾紛,他需要替晏孝廣來溝通一下。
金兵北撤之后,像以往一樣,各路勢力發起了所謂的反攻,收復了大量失地,其中就包括天長軍。這里第一時間就被張榮的水軍控制,但天長軍卻是歸揚州管的。揚州下轄兩個屬地,一個是江都縣,一個就是天長軍。
可現在江北已經淪為大小軍閥的地盤,要讓張榮讓出天長軍,他不可能樂意。但是晏孝廣作為揚州知州,自己的屬地被水匪盤踞,他也不能接受,加上李慢侯也認為天長軍控制在張榮手里,其實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一番談判之后,李慢侯以讓公主保舉薛慶為高郵軍知軍,并任命張榮為天長軍武衛都虞候,負責統領水軍,兩人本是水匪,公主金口玉言保舉他們做朝廷命官,還有什么不好。另外李慢侯也用一些大道理對他們進行說服,比如金軍肯定還會南下,而天長軍不適合水軍防守。并且承諾揚州會支應張榮糧草,這比他們打家劫舍可要保險多了,兩人這才同意。
離開高郵之后,李慢侯本想去鹽城,他之前收到消息,被金兵主力打爆之后,韓世忠棄了軍隊出海,最后在鹽城登岸,開始收攏潰卒,加強紀律,進行訓練。但到了高郵之后,才得知韓世忠已經南下,被招去杭州。
聽說杭州出現了叛亂,李慢侯明白,歷史上的苗劉兵變發生了。
他無心操心趙構的問題,反正這次兵變沒要了趙構的命,亂插手出了意外,更加麻煩。
去不了鹽城,李慢侯去了楚州,這里同樣被“收復”,楚州通判賈敦詩帶著一群官吏重新接管了楚州,之前金軍打來的時候,他們全都逃跑躲了起來,金軍一走,他們立刻就收復失地,也很難去責難他們,這樣的人太多了。
對這樣的人,李慢侯也沒空拉攏,表面上的應付了一下,他們看中李慢侯代表的公主身份,也是客客氣氣,有心結交,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