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慢侯從南到北,又從北到南,二月初出發,三月底才回來。
已經是夏日,草長鶯飛,才到天長軍,李慢侯竟然看到接天連地的茂密稻田,以及稻田里互相配合著勞作的農人。
無數農人騎著秧馬,在農田里來回馳騁。秧馬肯定不是馬,而是一種木制農具,外形下面是小船,上面有坐背,人可以坐在坐在坐背上。插秧時候,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后以雙腳蹬地,秧馬向后挪動,比彎腰插秧省力,在長江中下游十分流行;拔秧時候,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放在船倉中,大大提高了效率。
一些旱田上,也在用踏犁進行翻耕,四五個人合力,可頂一頭牛的效率。
這些情況,讓李慢侯頗為驚訝,坐船去高郵那邊看了一下,情況差不多。
連忙趕回揚州,情景也讓他震撼,人的能動性真是太強了,尤其是災難后的人,那種韌性讓人感動。
揚州城里竟然再次出現繁榮的商業,當然不能跟巔峰時期相比,但已經頗有氣象,各行各業基本都開業了,南來北往的漕船再次出現在運河上。跟他走時蕭條的揚州,已經截然不同。
李慢侯立刻找到晏孝廣,一路上大家都在傳晏孝廣大人的美名,可在李慢侯眼里,晏孝廣應該沒有這么強的能力,讓李慢侯自己做,他也不可能在短短兩個月內,讓揚州地區恢復到現在這種程度。
跟晏孝廣請教之后,他確實沒有這種本事,可架不住公主府里有能人。這一切,都是侯東的手筆。
侯東的目的,不是為了老百姓,他純粹是為了不虧錢。
李慢侯當初讓他將蘇杭的產業兌換到了揚州,幾乎要了他的命。揚州怎么能跟蘇杭比?以前都沒得比,更何況久經戰亂后。現在長江一江之隔,兩岸的資產價格都完全不一樣,就因為有長江,富人對江南資產的預期就高了數倍,對江北的則棄之如敝履。
金兵退走情況剛剛確定,當時侯東就給李慢侯提出了一個請求,讓公主留下來!
李慢侯自然不答應,可是侯東堅決請公主留下來,只需要留一兩個月,哪怕半個月。問他原因,他說自己沒時間解釋,金兵的空營當時都還沒處理,侯東就帶著兩個人騎馬跑到江南去了。
之后不久李慢侯北上,一直不知道侯東打的什么主意,現在才清楚。
侯東這家伙,確實是一個能人。由于金兵包圍揚州的消息早就在江南傳開,他又派人去散了一波揚州城破的消息。接著暗中大肆收購江北地產,有的是人拋售地產。揚州這最后一座堡壘都破了,江北的土地再沒有指望。
侯東散布的謠言當然很快就不攻自破,從揚州來到江南的人帶來了新的消息,金兵退了。可這時候,大量長江以北,尤其是揚州周邊的土地,都已經被那些逃到江南的大地主變賣,小地主都沒有能力逃出來,不是死了就是藏了起來,反倒躲過了被侯東這種人巧取豪奪的命運。
利用消息賺錢,這是侯東為蔡京打理財產的時候學到的本事,蔡京作為宰相,當然能知道朝廷動向,利用這些沒有公開的消息,大賺特賺,早就是他的本能。他用極低的價格,兼并了數以百萬畝的江北良田,北至高郵、天長,南到真州、通州,都被他弄到了大量地產。
這時候那些大地主后悔已經來不及了,不乏試圖通過官府關系收回資產的,可憑關系,侯東向來不怕,以前跟著蔡京,現在攀附公主,誰的關系能比他硬?最終這些地主也只能自認倒霉,可是侯東卻沒有趕盡殺絕,而是跟他們商量,他們的土地還讓他們種,給他們一個很好的分配比例,讓這些地主實際上成了二地主,類似莊頭那樣的角色,幫著侯東種地。
侯東當然沒有這么好心,只是他需要盡快搶種莊稼,金兵退走之時,是二月初,抓緊時間,到秋天金軍再次南下前,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