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春府在哪里?
趙構連想都沒想,他逃跑都逃跑出經驗了,根據他的經驗,一旦金兵開始入寇,接下來就是接二連三的壞消息,如同放鞭炮一樣,是連珠炮。
壽春府他只知道在淮南,這就夠了,因為他知道,接下來金兵會以讓人驚訝的速度,很快就會出現在他面前。
他要出逃,也不能太倉促,得需要人保護,路上多不安全。
金兵攻占壽春的噩耗,迅速傳播開來,趙構知道了,位于江北的揚州自然也知道了,比趙構知道的還要早,畢竟道路不通,官府架構紊亂,此時消息傳遞的速度是很慢的,揚州位于江北,距離壽春更近,更容易得到消息。
早在金兵攻下壽春之前,李慢侯就得到他們南下的消息。金兵不可能憑空來到壽春,而是先攻下了南京(歸德)北邊的單州,南京接著陷落。接著金兵沒有沿著汴河朝揚州開來,反而往西南去了。
如果金軍沿汴河前進,將會直接跟在宿、泗一帶的巨寇李成相遇。但金兵反而沒有進入宿州,而是直接南下,奔襲壽春!隨即李成竟然從泗州出擊,攻入了泗州南方的滁州。
很顯然,金兵沒有進入宿州、泗州,是因為李成叛變,投降了金國。而這家伙之前還是宋朝任命的淮南都總管,剛剛領了十萬緡的軍餉。曾經對詔安他的使者說,要帶兵納命建康,現在直接南下滁州,過江還真就是建康城。
金兵南下的消息是間接傳來的,但李成進入滁州的情報,卻是李慢侯的探馬親自探聽到的,揚州護軍的警戒線最西端是白塔鎮,這里其實位于滁州境內,環滁皆山也,不是什么高大山川,而是一些低矮丘陵地帶,白塔鎮就位于滁州東北的丘陵中。滁州之所以允許公主護軍控制這里,主要是因為擔心李成入寇,當時沒想過李成叛變,純粹是擔心李成劫掠,而揚州的公主護軍在周邊剿匪都剿出了名氣。
滁州知州向子伋也向揚州發出了求援,李慢侯派遣騎兵趕過去的時候已經晚了。滁州雖然險峻,但沒有精兵強將守衛,險要反而成了麻煩。滁州最險要的地方是瑯琊山,這里有官兵駐守的山寨,李成偷襲山寨得手之后,已經占據了地形上的優勢。向子伋派人拉攏李成,甚至去犒勞李成的軍隊,但李成已經叛變,他這次不是為了劫掠,而是為了攻城。滁州軍隊很疲弱,李成圍城之后,大量逃往。李成派兵填平了鴨嘴山跟滁州城之間的坳處,結果山頂跟城池一樣平,李成軍隊開進滁州,殺了向子伋一家,擄了全城精壯從軍。
李慢侯的騎兵被阻擋在山外,攻破李成阻擊之后,滁州已經失陷,只能退兵。
失陷就失陷了,李慢侯也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知道他顧不過來。他只能顧及揚州,立刻啟動了堅壁清野計劃。
先是最弱勢的老人和兒童,在各地保長、族長的帶領下,趕往最近堡壘化的城池。沒有保長、族長的族群,地主將負責組織他們。由于王安石推行的保甲法,宋王朝的組織和動員能力大大提高。主要是在鄉村,將動員能力直達底層。規定鄉村住戶,每十家組一保,五保為一大保,十大保為一都保。以住戶中最富有者擔任保長、大保長、都保長。家有兩丁以上的,出一人為保丁。農閑時集合保丁,進行軍訓,夜間輪差巡查,維持治安。
批評王安石的歷史學家,說保甲法是為了防止農民反抗,支持王安石的歷史學家說王安石是為了增強宋朝的軍事實力。其實主要應該是為了強軍,同時節省軍事開支,因為宋國當時的局面就是不斷被西夏小國暴打,而士大夫精神又正處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學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最為濃烈的時期。所以讓漢人能夠像游牧民族那樣,用極低的成本維持軍事力量,是王安石最大的目的。
在制度設計上,是沒有問題的。閑時訓練,忙時耕作,還固定到巡檢司上番,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