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官府發給他們的糧票,統統換成了糧食,存在自家的窩棚里。但很快城里就出現偷盜等情況,很多人失去了所有口糧。最主要的還是慢慢他們發現,只要出糧票,官府就如數給付糧食。糧票分三種,以升、斗、斛為單位,十升一斗,十斗一斛,就是官府收糧標準的量具,一斛也是就是一石,重量大概一百二十斤左右。有些百姓發現,這些量具甚至比他們向地主借糧時候,地主家用的量具更有良心,但比地主收租時候用的量具要小一些,借糧和收租是兩種量具,所謂大斗進,小斗出,是地主剝削的一種方式。
信任一旦建立,信用票據的便捷就迅速被接受,很多百姓出于安全和方便,又把糧食交還給官府官倉。甚至買賣其他生活物資都不需要賣糧,直接用糧票都能交易。糧票漸漸成為揚州等地除了流通的銅錢之外最大的流通貨幣,比標準很難統一的絲織品接受度還高。
北方金軍撤走之后,唯一的威脅主要來自南部。讓青壯回鄉照料莊稼,李慢侯同時開始調整部署。向楊子橋方向增強兵力,除了兩千精銳步兵繼續守在那里,又增派了一千騎兵。
瓜州的水軍并沒有增強,依然只留下了一萬水軍,配合鎮江的韓世忠部封鎖江面。李慢侯一直跟韓世忠保持書信聯系,送了韓世忠五萬斛軍糧,兩人之間建立起較為信任的關系,約定配合作戰。
李慢侯還約韓世忠在瓜州會面。
三月一日。
十余精騎自揚州南來,一葉孤舟自鎮江北渡,于瓜州渡口水寨相會。
韓世忠竟然帶了一個女人!
梁紅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