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之后跟趙鼎產生了沖突,權力相互傾軋,最終趙鼎戰勝了呂頤浩。顯然趙鼎那種必須確認金軍北逃后,才讓皇帝下詔親征的態度,非常符合趙構的想法。于是在斗爭中,呂頤浩最終失敗。說趙鼎老成持重也好,說他比呂頤浩更沒有膽氣也罷,總之他掌握了權力,勢必比呂頤浩更加柔弱。
這些都造成小朝廷決定放棄江北。
但小朝廷并不傻,將江北封給一個個朝廷不放心,又無可奈何的武將,主要是一些詔安的流寇,其中就包括這個郭仲威。
郭仲威的軍隊在平江府潰散之后,流落在太湖一帶劫掠,將郭仲威封到揚州去,一方面是將他調走,另一方面也跟揚州至今仍然遭受金兵劫掠有關。盡管李慢侯將揚州打造的固若金湯,也通過公主私信過皇帝,可皇帝未必肯信,大臣們就更不敢信,天下衰退,他們無法相信憑借揚州一隅就能夠抗擊女真大軍。甚至派郭仲威到揚州,還希望郭仲威的兵力能夠用來幫助揚州防御,也算是一番好意。
跟郭仲威一起冊封的藩鎮,還有薛慶、趙立、李彥先等人,甚至連投降女真人,這次配合女真人攻城略地的李成都冊封了,李成也順勢在江州接受詔安,就任淮西的舒州、蘄州鎮撫使。另外還有在洛陽地區抗金的地方土豪翟興為河南鎮撫使,在陜州抗金的李彥仙為陜州鎮撫使,總之長江以北基本上全部藩鎮化。
可是小朝廷連設立藩鎮這件事都做不好,弄的烏煙瘴氣,烽煙四起。他們冊封了大量巨寇,但巨寇未必真有實力,李成這種實力派當然有資格鎮守一方,可有些巨寇,單純只是人多,甚至人數都有很大水分,根本不能打。可當地明明還有更強的實力派,小朝廷不加甄別亂封一氣,結果藩鎮割據還沒抗金,自己內部就打了起來。比如巨寇劉位被封為滁、濠鎮撫使,帶兵進入滁州,但滁州被土豪張文孝占據,張文孝跟劉位一番爭斗,竟然殺了劉位。
除了派郭仲威任真、揚鎮撫使外,還將揚州的天長軍劃出,劃入高郵,升高郵軍為承州,轄高郵、天長兩軍,軍的地位比縣高;形成郭仲威坐鎮真州、揚州,薛慶坐鎮高郵、天長軍的布局,都位于運河兩岸,戰略地位很重要。高郵、天長以北,則是趙立管轄的楚州、泗州、漣水軍鎮撫使地盤,東北方是李彥先的海州、淮陽軍鎮撫使轄區。
薛慶高升,李慢侯認了,他辛苦了半天,結果揚州讓郭仲威這個流寇摘了果子,這無論如何是無法接受的,李慢侯甚至做好火并郭仲威的打算。只是之前一直為了攔江戰役大局,不敢輕舉妄動,任由郭仲威率部進入揚州。現在他騰出手了,如果郭仲威聽話,他不是不能容他,別說郭仲威這個受詔安的巨寇,就是張榮這種聽調不聽宣的梁山好漢,李慢侯也容得下。
回到揚州之后,郭仲威非常低調,主動來拜見李慢侯。李慢侯說在揚州擋住了女真人,說在江面上殺了多少女真人,小朝廷的文官打死都不敢相信,可是郭仲威信,他吃過李慢侯的虧,知道這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狠人。
郭仲威還不斷表示,不是他想來奪李大當家的地盤,實在是朝廷有命,不敢不從。還表示愿意恭奉李慢侯為大當家,他甘愿做第二把交椅,二人歃血為盟,結為異性兄弟,以后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這很梁山!
但李慢侯沒同意,好意寬慰了一番郭仲威,告訴他既然是朝廷詔命,他當然服從,但眼下該以大局為重,精誠團結,先對付女真人再說。還有誰也不用聽誰的,揚州城里有公主坐鎮,大家都該聽公主的。拿公主鎮住郭仲威,這是李慢侯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郭仲威當即表示肯定愿意聽公主的,他算是吃到了背靠大樹好乘涼的紅利,跟著周望,他立馬加官進爵,現在周望倒臺,有個現成的公主投靠,還不上去抱大腿,于是動不動就去給公主磕頭請安,好生殷勤。
郭仲威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