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這次讓李慢侯見識到了他們潛伏在山林里打獵時的耐心,他們從七月多開始圍城,一直到八月底,才第一次試探性攻城,被擊退之后,就又開始圍而不攻。
面對揚州,他們付出了比面對任何一座宋朝城市更大的耐心,甚至也比遼國任何城市更大的耐心。
對李慢侯而言,他們的這種耐心是一種表揚,是對揚州軍隊的認可;但也讓李慢侯感到害怕,這種耐心意味著金人尚未失去他們的堅韌,他們還是一群可以在原始森林里獵捕猛獸的猛人。
直接的攻城很少,但間接的打擊卻一直在進行,揚州城里已經聚集了一百二十萬人。其中大城中安置了八十萬,李慢侯被迫開放了子城,安頓了大城實在裝不下的四十萬人。
所有人都被編入保甲,每一戶揚州人家里,都至少塞進去了五戶外地人,揚州人作為保長,負責監管這些外地人。為了讓這些外地人不至于走投無路造反,官府徹底放開了糧倉,開始最基本的糧食,每戶每日可以分到一點讓他們一家人餓不死的米面,為了讓他們服從保長的命令,這些米面是直接發到保長手里的。為了讓揚州本地人起到監督作用,可以縱容他們利用這點權力。但也出臺了大量法條,不準保長對外地人欺男霸女,不準掠人為奴,不準毆打致重傷。
其實就是有限的縱容本地人,他們可以讓外地人幫他家干活,甚至可以打這些外地人,但不能毆打到重傷,也不能趁機霸占人家的妻女,不能逼別人賣身為奴等等。這樣,讓本地人有積極性管束外地人,也不至于讓外地人忍受不了壓迫鋌而走險。
這些條款都不是拍腦門想出來的,而是官府不斷經過摸索而退出的,是真的出現了本地人依仗掌握救濟糧分配的權力逼人小女兒給自己做小妾,霸占別人嬌妻引發慘案的案件后,官府不斷補充出臺的規則。
經過不斷的摸索,民間互相的博弈,揚州的治安始終處在一種亂而不蹦的動態平衡中,看著很危險,卻很有韌性。
擠進來的百萬人口,盡管很多都是累贅,但人的能動性是驚人的,寄居在別人家中的外地人,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很多人開始融入揚州的畸形繁華中,為這份繁華貢獻著力量,商人做起了小買賣,手藝人開起了小作坊,河北的、山東的、江南的、沿海的手藝在這里互相交融,互相借鑒,誕生出了許多從未出現過的產品。高強度的社會壓力,一邊是讓人高強度的壓迫著自己,釋放出極限狀態下的創造力,技術進步反而比承平時期更加快速。
比如就有一個通州的煙花匠人解決了李慢侯一直弄不明白的爆炸威力問題,宋軍那些陰損的火藥武器,總讓李慢侯覺得威力不足,威力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火藥純度不夠,配方比例不夠合理,最主要的,其實是因為容器密封性不足。
一小堆火藥,點燃之后只會冒煙,可封閉在紙殼中,就能發生爆炸,甚至炸斷手指。
很簡單的鞭炮原理,李慢侯當然知道,可他就是做不出來。揚州的工匠也一直沒解決,有一些史料記載,抗日戰爭時期,一些地方制造的土地雷,爆炸之后只能把日軍震的跌一跤,起不到殺傷作用,那可是20世紀的技術了。手藝這東西,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取巧不得,不是一個想法就能大步向前推動的。
技術被一個通州人解決之后,他向軍隊推銷他的新式武器,取名掌心雷,自稱是他家傳秘技,從漢代就傳下來了。
明顯胡扯,漢代火藥還沒發明呢。
他所謂的掌心雷,其實就是一種手榴彈,最初做工十分粗糙。就是紙筒裹著火藥,不過在兩頭裝了兩顆雞蛋大小的石頭,爆炸開來石頭竟然能穿透鐵甲,這威力就達到李慢侯的要求了。
而且很安全,引線是普通鞭炮用的那種藥捻子,但是捻子燒完之后不會馬上爆炸,而是冒出白煙,這是裝在炮筒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