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古玩,都不是流行的,卻很有考古價值。對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的古物的研究,就是這段時間開始出現的學科,算是宋徽宗宣和盛世文化的發展成果之一。
有小妾在,這個年過的才像個樣子。客居異鄉,獨自過年,這種經歷李慢侯不是沒有,也就那樣了。稍微有些孤苦,但有動力在,也就不覺得苦。
今年在山東有些特殊,過了除夕,正月里訪客不斷。
大多是一些自己的僚屬,許多跟了李慢侯數年的幕僚,如今走入官場,山東地區十個縣中有九個縣的縣令出身李慢侯的幕府。十個州至少有五個州的知州,是他的幕僚。
形成這種情況,主要是李慢侯手里能用的讀書人,大半都是山東人。以前在揚州的時候,開始有書生加入他的幕僚,當時比較散亂,河北流落的讀書人,山東流落的讀書人,本地破產的讀書子弟都有。后來到了海州,加入幕僚的就主要是山東人,因此幕僚中十個有七八個是山東人。
大多數并不是名門望族子弟,名門望族子弟再落魄,也有歸處。大多數是一些中小地主家的子弟,跟了李慢侯數年,學到了數字化管理的經驗。李慢侯揀選其中的佼佼者,送入地方任官。而且盡可能的安排到他們本地,讓他們可以利用本地的人脈關系。很顯然,這些中小地主家的子弟,只要宗族關系還在,宗族也能跟著更上一層樓,土豪成為名門,名門變為望族。
除了這些地方主官,各地的主簿之類的財政官員,更是出自李慢侯的部下,他是藩鎮,軍政一體,整理后勤的時候,就將山東能控制的各州縣財務官員全換成了軍隊主簿。
這些人,在歷城(濟南)周邊的紛紛來拜年,更遠的則派人來送禮。李慢侯來者不拒,但挑出其中稍顯貴重的退回去,附書信一封,告知不得送貴重之物。
所以他收到的,大多是一些土產。
除了這些幕僚,當地一些名門望族也來走動。地方豪強跟藩鎮親近,對朝廷來說,肯定是有顧忌的。因此一些名門望族也選擇保持距離,比如綦崈禮家族,如今綦崈禮是翰林學士,而且很受趙構信任。綦家是山東最頂尖的那幾家,早在南北朝時期就在山東扎根,并且因為功績,被皇帝賜姓綦連。綦氏自稱來自彭城的漢人,考慮到南北朝時期北朝的胡人身份,他們很可能是鮮卑人血統。后來北朝漢化,綦連改姓綦。到了趙宋朝,綦氏已經是山東望族,綦崈禮之前,多人為官。
趙構南逃他們選擇南渡,但這樣的大宗族是走不完的,也留了一批旁系。
同樣的高密趙氏,也就是李清照的夫家趙明誠家族。這個家族同樣顯赫,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跟蔡京一起當朝為相,而且跟蔡京斗了很多年。
當時有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叫做傅察,也是名門之后,名臣傅堯俞從孫,傅堯俞是王安石好友。傅察十八歲高中進士,蔡京榜下捉婿,派兒子親自去找傅察,想招他做女婿,傅察卻看不上蔡京為人,雖然蔡京是事實上王安石一黨的繼承者,因此傅察拒絕。趙挺之聽說之后,將自己的小女兒嫁給傅察。這個傅察靖康之難前,傅察奉命出使金國,路上被斡離不拘押,要求他下跪,傅察認為自己是國使,不該拜斡離不,最后被殺。據考證,是第一個死于女真人刀下的官員。
因為趙挺之的原因,趙家不但是名門望族,還是一個宰相門第。
而趙家就派人送禮,向李慢侯示好。
除了趙氏,還有大量官宦家族都表達了善意。
并非完全為了攀附,原因很簡單,人心所向。李慢侯來山東之前,山東真是一片煉獄。跟河北一起被女真人侵略,但卻一直沒有平靜下來。不管是內部的反抗也好,外來的劫掠也罷,不平靜,對人類來說就是災難。為了活下去,人吃人都變成了普遍現象,不僅僅是那些梁山好漢吃人,忠義之士也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