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李慢侯手下,做知州的那個范溫,就是一個以人肉做軍糧的“義士”。有人考證過,“兩腳羊”這個殘忍的名詞,最早就出自宋朝,來源就是范溫。宋朝人莊綽在《雞肋編》中描寫“自靖康丙午歲,金狄亂華,六七年間,山東、京西、淮南等路,荊榛千里,斗米至數十千,且不可得……人肉之價,賤于犬豕,肥壯者一枚不過十五千,全軀暴以為臘。登州范溫率忠義之人,紹興癸丑歲泛海到錢塘,有持至行在猶食者。老瘦男子謂之饒把火,婦人少艾者名之下羹羊,小兒呼為和骨爛又通目為兩腳羊。”
這個范溫,在歷史上堅持抗金,行為當然正義。可是軍隊無糧怎么辦?用人肉做軍糧,把人做成臘肉。最后堅持不下去,從山東乘船南下杭州,吃到了杭州,人肉軍糧還沒有吃完。
范溫之所以能用人肉做軍糧,因為山東地區,至少是某些地區,活人已經開始被當做牲口買賣,價格還比不過真的牲口。肥壯者才能賣十五貫。而糧食一斗,高達數十貫錢。這種現象在靖康之后,持續了六七年,正好是李慢侯收復山東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