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帶大軍渡河。讓李慢侯沒想到的是,不少山東名門,竟然投拜帖,見面之后他們竟然反對李慢侯此時北伐。
他們希望李慢侯能夠慎重一些,不要貪功求大,認為不應該過河跟敵人野戰。
李慢侯將其視作這些山東名門的地方觀念,沒有理會。
計劃順利進行,一切都跟想象中一樣,兵不血刃拿下濱州、棣州之后,沿河逆流而上。一路很少遇到抵抗,大多數時候都是騎兵在前接收城池。敵人不是開門迎降,就是逃跑。
直到德州的時候,才遭遇了劉豫派來的援兵的阻擊,在城外將其輕松擊退之后,德州也開城投降了。
繼續行軍,到了博州聊城,終于遇到了劉豫的重兵。李慢侯還以為要到大名府才能遇到大戰,甚至懷疑大名府有沒有抵抗的勇氣。沒想到在聊城就遇到了硬骨頭,強攻了一次,沒有成功,也不試了,分兵一萬圍城。繞過聊城繼續進攻,聊城南方就是一條黃河故道,此時也是有水的,算是土河某段河道。河對岸就是鄆州境內,再往南不遠就是濟水,張榮的水軍就在濟水上活動,這一帶全都是李慢侯勢力的活動中心,因此他可以放心大膽的分兵。
五月中旬,經過一個月的行軍,基本是行軍,前鋒進入大名府境內,后隊還拖在聊城。下旬,掃蕩了周邊的一些小鎮、縣城之后,李慢侯三千騎兵開抵大名府城下。后隊在逐步跟上,兵力越來越多。
六月十日左右,就能擁有攻城的兵力。劉豫守軍縮在大名府城中堅守不出,大概把希望寄托在女真人身上。
女真人肯定會來救援的,他們在劉豫丟失河南地區之后,沒有廢掉劉豫,就是希望劉豫能幫他們抵抗宋軍。
這種情況,李慢侯沒有應對之策,怎么敢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