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局面,只有左彬帶的馬隊還好一些。
徐州派的武衛軍鬧的最兇,不接受任何人指揮,趙立死了,他們可以認王復的兒子,如果不是王佾,他們不接受。
這讓呂頤浩派來接管趙立軍隊的韓世忠很難辦。
最后左彬的馬隊并入韓世忠部,楚州軍隊裁撤,徐州武衛軍三千余人歸王佾指揮。而且王佾還接過了趙立的王爵,不降等,為陳留王。這也算不上撿了便宜,畢竟他爹王復和哥哥王琦的命也早就賣給了國家。沒有王復,就沒有趙立,沒有趙立,就沒有這個王爵。別說趙立死了,趙立就是活著,讓王佾繼承他的爵位,也沒有怨言。趙立至今,每次出戰前,都還要去王復廟祭拜。
這些安排李慢侯并不知道,他現在憋著一腔羞愧,急著找粘罕拼命。
粘罕早跑了,聊城是一座空城,但大名府還在。
李慢侯盡起山東兵馬,直撲大名府。一路上小城直接攻占,大城一時打不下就繞過。以最快的速度撲擊大名府,前鋒出擊,后援繼起,山東鄉兵再一次被動員起來,押運糧草,駐防城池,源源不斷。
征發鄉兵,讓李慢侯的兵力擴大到了三十萬人,他本部十二萬人,鄉兵高達十八萬。
如此規模的軍隊,聲勢繼位浩大。
已經進入夏天,五月中旬開始,連馬頰河里也可以擺下戰船了。去年放棄的濱州、棣州再次收復。
從聊城出擊,沿河推進,不顧騷擾的金軍,六月初前鋒進抵大名府城下。在這里擺開卻月大陣,修建水寨,作為立足之地。后援不斷開進水寨,兵力持續增加。到了六月底,李慢侯已經在大名府城下屯兵五萬,拉來了大量攻城器械。并將騷擾的女真騎兵統統逼進了大名府。
李慢侯憤怒、羞愧,但還沒失去理智。并沒有馬上強攻,而是在大名府城四周搶占有利位置,建立前沿水寨。大名府兩面夾河的地形,給他帶來了很大便利。在大名府南北修建了兩處大營,東西河道上,修建了八座大營。
接著開始以南北大營為基礎,修建長圍。兩面夾河,只需要將長圍修建到兩邊河岸,配合東西河流,就能圍死大名府。粘罕如果在城里,他要困死粘罕,兀術如果在城里,也一并困死。
花了一個月時間,在金兵不斷騷擾之下,筑起了一人高的土墻。
只是很可惜,粘罕不在城里,兀術也不在城里,甚至連劉豫父子都不在城里,留下的是劉豫的一個心腹,他選擇了投降。
城里三萬兵馬,只有一千女真騎兵,還在長圍筑起之前突圍了。沒有了這些監視的女真騎兵,大名府守軍全部投降。
大名府守軍投降了,可李慢侯的北伐并沒有結束,在大名府城東,趙立舊營的位置,給趙立修了一座廟,祭拜之后,繼續往北,沿著御河、黃河,兩路進發。
恩州、景州、滄州、清州,河東之地盡復,河南東路的河東,不是山西黃河的河東。
但這已經是從山東直到天津的廣大區域,怎么樣防守,不知道。這是李慢侯第一次不考慮防守問題,先打下再說的戰法。
韓世忠、王德、麗瓊也都沒閑著,都在出擊北伐。韓世忠再一次攻打相州、磁州等地,韓世忠前鋒甚至已經推進到了河間府境內,卻突然撤走了。
因為發生了一件巨大的時間,淮西發生了軍變,王德、麗瓊帶著四萬人投降了劉豫,已經勢窮力孤的劉豫。
王德帶著在陜州、潼關一帶的部隊,直接進入了潼關,進入陜西境內,麗瓊在澤州陣前倒戈,投降了女真人。
名義上,劉豫依然控制著陜西之地,而且他還組建了偽齊國的西軍。
韓世忠部的后撤,是為了堵淮西的漏洞。也是為了防止金軍從洛陽偷襲開封,被呂頤浩緊急召回來的。
跟歷史上一樣,這次淮西軍變,始作俑者還是張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