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牒已經被引申到了外交領域,南宋跟日本的交往密切,但沒有臣屬關系,雙方君主也限于上下尊卑這種倫理死結,很難進行高層溝通,于是最多的就成了宋朝地方州跟日本太宰府之間相互發牒,宋朝更加積極一些,日本人有時候會回函,有時候不會,因為宋朝官府經常使用“賜”“賞”之類的字眼,日本人認為回復就等于默認了宋朝比日本位尊,因此這時候就不會回復。
宋孝宗時期明州知州趙伯圭還訪問過日本,給了官牒,而日本人沒法回復,就讓一個僧人寫了私信回復。
兩國這種牒的往來講究到了,崖山之戰后,南宋亡國之際,還給日本人發了一份《國亡通知牒》,告訴日本人,哥們亡國了。
因此東藩跟女真人的往來,算不上越權,只是將舊制寫進了條法中而已。
東藩也確實開始跟女真人密切接觸,聲稱是為了刺探情報,使者往來不斷,可趙構聽說東藩是想跟女真人做生意,在邊境開榷場。只是因為女真人目前不承認被東藩占領的河北東路,因此拒絕在黃河兩岸進行貿易,卻阻斷不了走私貿易。
經常有東藩商人被抓,東藩移牒金國州縣要人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