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回信說,皇帝答應了,可李慢侯的情報系統沒有反饋任何進展,岳飛依然在獄中,聽聞深受折磨。
李慢侯很擔心,岳飛會像歷史上一樣,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死后尸體都消失不見,后來才知道,是被一個同情他的獄卒偷偷背出監獄給埋了,岳飛冤案昭雪之后,才被人指出來,修建了墳塋。
岳飛的冤案,一直跟明朝崇禎殺袁崇煥并列,可袁崇煥死的時候,北京城的老百姓人人恨不能吃他一塊肉,高價購買劊子手一刀刀從袁崇煥身上片下來的肉。但岳飛死后,卻有獄卒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將他安葬。
因此袁崇煥之死爭議不斷,岳飛之死是冤案沒有爭議,爭議的只是秦檜是不是奸臣這一點。
在看不到朝廷有任何釋放岳飛的動向之后,李慢侯攤牌了,向朝廷直接上書,為岳飛鳴冤。他知道這樣做可能會讓朝廷對岳飛更加猜忌,但此時已經不是朝廷會不會繼續用岳飛,而是朝廷會不會殺岳飛的問題。
李慢侯所求的,無非是保住岳飛一條命。
所以他不但自己求,而且拉上了一些自己能影響到的勢力,這些年他沒求人辦過事,他撒下的人情現在需要別人還了,他決定將這些人情都用到救岳飛這件事上。
李慢侯上書后,江藩集團也上書了,吳階兄弟也上書了。
藩鎮統統上書,文臣中也有人開始動搖,張浚雖然跟岳飛不合,但依然直言上書,認為岳飛不該殺。
一時間大半個朝廷的文武勢力都在為岳飛求情,可朝堂上罕見的寂靜,根本不討論岳飛的問題,這些上書全都留中不發。甚至有一些布衣為岳飛說話,而被秦檜流放的。
李慢侯想過,他如此救了岳飛,其實也是害了岳飛。
人終有一死,以死換千年盛名,對岳飛而言,也許是他所追求的。如今這些全部是文官話語權下的對立面的藩鎮求情,哪怕岳飛被放了,也難免有文官說岳飛是靠著勾結藩鎮而脫罪的,假如還是這些儒家系統培育出來的文官執政,岳飛活了,卻要背負千年污名,坐實他不忠的名頭。
這世界病了。
病的不僅僅是身軀,還有精神!
杯酒釋兵權,推行文治,永不殺士,為宋朝培育出了無比燦爛的士大夫文化,這種文化也讓李慢侯沉醉,能從中感受到藝術的美好氣息。
可治國不能靠藝術,精神上永遠要帶刀前行。
被排擠到地方的主戰派文官,兵多將廣的藩鎮集團,這些勢力都被岳飛的冤獄牽動,就算不能讓朝廷放了岳飛,至少可以讓他們有所顧忌,知道岳飛不能殺。
李慢侯收到的消息,似乎也開始好轉,公主傳來消息表示說,皇帝有意為岳飛脫罪,同時還表示,岳飛的家人已經可以去探視岳飛,被沒收的家產也歸還了岳家,被流放的岳家子弟也都帶回臨安安置。
“皇帝肯定會放岳飛的,殺岳飛對他有什么好處?”
公主對李慢侯說道。
公主又來山東了。
“我也覺得皇帝殺岳飛沒好處,可偏偏他們就這么做了。”
“那你還要興兵!”
公主來是因為皇帝急了,因為誰也沒想到,李慢侯一邊聯結其他藩鎮上書,另一邊竟然冒險將部署在邊境地區的大軍往山東集結。
“你們以為我要造反嗎?為了岳飛一個人,置千千萬萬人的性命于不顧,讓江山破碎,讓女真人重新恢復元氣入侵嗎?”
李慢侯興兵,當然不是為了救岳飛,也不是用來威脅朝廷。
“那你調兵干什么?”
公主不解。趙構跟秦檜最怕的,就是李慢侯的精兵。是他那曾經殲滅過鐵浮屠的精兵,是他那曾經一戰殲滅十幾萬草原騎兵的精兵,哪怕裁撤了一半,趙構和秦檜還是怕。
“你以為我是一個只關心權勢、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