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這么做,當然也是為了獲得來自燕云的優質兵器,他們同樣要面對傳統仇人,他們也想滅亡塔塔爾人,甚至想劫掠富庶的女真人。另外,克烈人通過跟宋人貿易變得強大,也讓合不勒汗這種人物感到不安,克烈人和蒙古人目前和平共處,那是建立在雙方都強大的基礎上,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按照草原傳統,蒙古人要么臣服,要么只能被吞并。所以蒙古人一直循著克烈人的足跡,試圖保持這種平衡,對于跟宋人展開貿易,比克烈人更積極。
而且不管是蒙古人還是克烈人,這次派來的都只是商隊,盡可能多的帶著可以貿易的馬匹,戰士卻很少。一個人趕著幾百匹牛馬,上千頭羊來的。很顯然經過兩年在陰山北麓的游動,克烈人明白這條山脈就是一條天然屏障,很難突破。
看到這些情況,加上邊墻已經修復,李慢侯才大量抽調兵力南下。
從燕云抽調了四萬精銳,其中一萬鐵浮屠,兩萬拐子馬,還有一萬騎馬重步兵,正是從全軍中選拔出來的燕然軍。這四萬百戰精兵,已經證明了,是可以跟女真人一較高下的,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戰斗力,跟岳家軍中崔嵬軍不相上下。
派這四萬軍隊去遼東,也許打不敗兀術,但救援撻懶足夠了。
只送軍隊去,在有現成港口可用的情況下,隨時可以去遼東,哪怕冬天都阻止不了。
所以李慢侯可以一直等到深秋才動手。撻懶即便打不過兀術,撐幾個月應該不是問題,如果連幾個月都撐不到,也不值得救,因為救了也起不到作用,還不如直接出兵遼東呢。
當最后一批軍隊從登州港開走后沒多久,李慢侯突然收到消息,岳飛死了!
聽到這個消息,他頓時眼睛一熱,一腔熱血上涌,險些暈厥過去。這種情緒他這一輩子還是第二次出現,上次是趙立死后,當他突然發現粘罕擺了空城計,當時就知道,他害了趙立。之后頭腦沖動之下,大舉出擊,急著找粘罕拼命,誤打誤撞收復了河北東路。如果不是沖動,收復河北東路的時間,可能會大大推后。
但這一次,李慢侯深吸幾口氣,卻沒有說話。沒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沒人知道他險些要派人將遼東軍隊調回,直撲江南。
他沒有動,他不會帶著幾萬人去冒險,更不會將風險強加在幾千萬人身上。他成熟了,上次雖然贏的很漂亮,但他知道存在僥幸的成分。他去找粘罕拼命,粘罕沒接招,粘罕如果當時真的要反戈一擊,以粘罕的指揮水平,李慢侯肯定要吃一個大虧。可惜粘罕派兀術去跟趙立交戰,雖然趙立戰死了,但一場硬碰硬的平原野戰,也讓兀術損失慘重,同時讓粘罕再次重新認識了宋軍精銳的戰斗力,發現他們野戰中也有極強的戰斗力。所以在東藩幾十萬大軍猛撲之下,粘罕選擇了避敵鋒芒。
李慢侯迅速冷靜下來,今年克烈人軍隊沒有南下。這讓李慢侯開始修改之前的判斷,他以為草原民族是一定要爭陰山的,如果只是一個避風港,其實哪里都有冬窩子。契丹人雄霸漠南兩百多年,克烈人的祖先也沒有南下,唐朝控制河套幾百年也沒有南下。陰山當然好,但他們并不會為了這里冒巨大風險。燕然山、不兒罕山這樣的山脈,一定也能找到溫暖的山谷避風,當然不會有河套這么好,卻不會讓他們滅亡。
之前幾年,克烈人年年大舉南下,更可能是在尋找突破陰山的缺口。可惜前兩年發現女真人在這里,他們打不過,后兩年發現東藩逐走了女真人,他們也覺得不好惹,所以在沒發生沖突的情況下,他們就放棄了,至少是暫時放棄了。還有可能,是他們有其他的目標,沒有南下,是在窩魯朵城秣馬厲兵,打算來年將蔑兒乞人趕盡殺絕。占據漠北中央的克烈人,擁有很大主動性,他們可以從容出擊各方。
蒙古人一直沒有大規模南下,不像克烈人還占據了陰山北麓草原,蒙古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