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發達,但這里是中西匯聚之地,薄弱的基礎讓他們很難誕生出自己的優勢技術,卻能不斷從東西方吸收技術,因此這里有一些特別的技術,是中國沒有的。
比如玻璃。李慢侯每年往西域派遣貢使,其中自然會有學者型的官員,他們不斷將西域的情況記錄下來,儲備在藩府的資料庫中。李慢侯發現,大石治下的城市里,竟然普及了玻璃。他們的中等家庭,竟然都可以在窗戶上安裝白玻璃。質量上還很低劣,不透明,但比中國實用窗紙、窗紗要好的多。玻璃易碎,玻璃窗很難成為大宗商品,所以李慢侯讓大石從中亞城市里幫忙送來一批工匠,建立了一座玻璃工場,已經可以小批量生產白色玻璃。燕王府的窗戶,已經全都安裝上玻璃,透亮了很多。
除了玻璃。還有鍛造、冶金等方面的工匠,也都引進了不少。取長補短,讓山東的冶金技術優勢進一步加強。
技術之外,李慢侯則希望大石幫忙搜集學術資料。假如大石能打到巴格達去,即便不能讓他把巴格達圖書館送給李慢侯,李慢侯至少可以派人去抄錄那里的資料。
阿拉伯人很有意思,套用一句話,叫他們不生產文化,他們是文化的搬運工。阿拉伯人的擴張,摧毀了很多文明,可也將大量文化傳播到四方。巴格達圖書館里,儲藏了大量歐亞非地區的文化資料。
阿拉伯人消滅了很多文明,將人類最古老的農耕區,兩河流域變成了牧場,卻將大量文獻資料,作為這些文明的殘骸保留下來。他們的宗教機構,吸收這些文化,將大量資料翻譯成阿拉伯文,繼而又傳播到其他文明區域。
比如著名的阿拉伯數字,其實是印度北部的旁遮普人使用的,阿拉伯人將其帶到西方,歐洲人以為是阿拉伯數字,將這個名字又傳播到了全世界。
阿拉伯人還保留了大量古希臘哲學著作,比如鼎鼎大名的歐幾里得幾何、亞里士多德的著作等等。歐洲人吸收這些文化,并不是直接從希臘繼承的,反而是過了阿拉伯搬運工,通過十字軍東征帶回去的。
此時,就在耶律大石西征之際,十字軍正在東征!